當前位置: 資訊> 李偉國談農機:2017年上半年購置補貼使用減少7億元,對未來仍樂觀
李偉國談農機:2017年上半年購置補貼使用減少7億元,對未來仍樂觀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李偉國講話
2017年7月11日,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農機流通工作會議在黑龍江哈爾濱召開,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李偉國出席大會,并就當前農機化發展狀況及農機行業形勢等做出分析判斷。
李偉國指出,當前行業發展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即一個“喜”,一個“憂”。
解讀“喜”從何來
“喜是指,農機推廣應用形勢喜人,各地對農機化重視程度在提高,‘三夏‘勢頭很好。”李偉國指出。
第一,農機推廣應用喜人,農機化率水平不斷提高。李偉國指出,近幾年,農機化率平均每年都在以2個百分點以上的速度增長,2016年農機化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經超過65%。
而且,農機化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李偉國報告中提到,當前農機化已經從重點糧食作物向其他作物、其他環節拓展,傳統種植業向養殖業等方向發展,取得不錯的成績。
第二,各地對農機化發展重視程度在提高,農業生產者也提高重視程度。李偉國用此前多地調研體會分析指出,不少省區將現代農業作為重點扶持政策,如上海就將農機化作為政府考核指標,體現其重視程度。
此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在政府不斷采取措施支持農機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農機化的認識。
第三,“三夏”勢頭很好。李偉國列舉農機化司取得的數據指出,2017年冬小麥機械化收獲較2016年提高2個百分點,整個“三夏”進程比2016年縮短1天,而且信息化應用程度提高。
同時,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在不斷加速推廣。“2017年秸稈焚燒控制很好,焚燒率不斷降低,秸稈綜合利用推廣不斷提高。”李偉國指出。
揭開“憂”之根源
李偉國從行業景氣、制造業狀況和農機補貼資金使用情況,具體分析農機行業“憂”從何處來。
“當前農機景氣指數同比和環比都有很大的下降,而所有一級指標都處于不景氣區間。”李偉國指出,“這說明,我們的市場確實遇到很大困難。”
李偉國又從和不少企業接觸的感受分析,當前很多大企業資金周轉遇到很大問題,庫存率在不斷上升。特別是**近兩年,整個制造業的形勢很不樂觀,下降趨勢明顯。
當然,從**基本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結算來看,李偉國給出一個數據,2017年前6個月,補貼資金使用變慢,比2016年同期少用資金6億多元,資金使用總量剛過40億元。
李偉國認為,首先,我國農機化已經連續十幾年高速增長,回歸是正常現象。其次,國二升級國三的過程中,造成了市場的提前消費。第三,2016年農產品價格較低,農民收入減少,推遲了更新消費。
“當前的困難,是暫時的、階段性的,接下來還有很多機會。”李偉國認為,“但這是針對一部分企業。”
對未來行業發展的判斷
李偉國對農機行業發展持有信心,他認為,農業生產機械化替代人工勢不可擋,只是步伐放緩,而農機行業包括農機管理服務在內,都要加快供給側改革,真正做到提質增效。
具體來說,李偉國認為,農業勞動力數量下降是不變趨勢,從事傳統農業的意愿只會減少不會增加,但要增加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體面化等。
李偉國在發言中指出,在農業國際化背景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重點工作。以主要糧食作物為例,我國生產成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普遍要高30%以上,有的要高90%以上。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是效率較低的根源,人工成本比歐美高7~20倍,土地成本比歐美高96%以上。
“未來,我們一定要向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等方向發展,以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李偉國如是說。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