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無人拖拉機“下地”,這家公司想用自動駕駛技術幫農民干農活
無人拖拉機“下地”,這家公司想用自動駕駛技術幫農民干農活
隨著我國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地區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顯現,“人”成為農業生產的稀缺項。為此,加強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或成為解決方案之一。
從中科院實驗室中走出來的一家創業公司“中科原動力”,就是一家農業機器人公司,致力于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讓農田作業機器人具備全晝夜、無人化、精準作業能力,力爭實現農田作業的數字化管理。
中科原動力于2019年成立,由中科院微電子所孵化。2022年12月,中科原動力完成數千萬A2輪融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領投,老股東中發展啟航跟投。至此,中科原動力完成累計超億元A輪融資。此前,該公司還曾獲得來自中科院、英諾天使基金、創世伙伴資本CCV、祥峰投資、德聯資本等資方的投資。
公司創始人兼CEO韓威師從中國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從事自動駕駛研究十余年,他曾負責過十多種不同車型自動駕駛項目,博士畢業項目做的就是無人駕駛公交車。此外,現在熱度很高的乘用車、送貨小車,乃至港口無人駕駛,從開放交通場景到低俗封閉場景都有過嘗試。
機緣巧合之下,一位來自北大荒的朋友向韓威提起,“你們是搞無人駕駛的,能不能讓拖拉機也無人駕駛?(東北)地大、人員少,是剛需。”于是,團隊一行人到東北調研,大到北大荒集團、合作社、經銷公司,小到耕作的農民、拖拉機手,聊了半年多時間。
農忙時節,搶種搶收,而東北地大,現有勞動力很難覆蓋需求,農業公司的一大“痛點”就是招人。但開拖拉機不像開汽車,沒有三五年的經驗很難成長為成熟“機手”。當地機手大多已年過半百,人力短缺問題將日益嚴峻,農機自動化這件事很值得做。
為了解實際耕種環境,中科原動力一群“碼農”走到田間地頭調研,還人手一本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公司核心成員的知識背景大多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相關,同時也會向拖拉機老機手、農業大學教授等外部專家尋求合作。韓威調侃道,“現在無人駕駛人才挺好找的,但是懂無人駕駛又會開拖拉機的就鳳毛麟角,所以要內部培養。”
把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農業場景,對技術要求不低。與道路自動駕駛相比,農田沒有信號燈、行人、路障等不確定性因素,環境感知相對簡單。但與此同時,土地質感復雜、不同地塊差異大,可能會造成農機顛簸、沖擊,而農耕對誤差的容忍度比道路交通更低,需要達到厘米級。
另一方面,坑坑洼洼的農田里,傳感器要面對長時間強光或逆光、粉塵,加上農時不等人,機器必須正面迎戰惡劣天氣、風吹日曬,這都給自動駕駛系統的穩定性帶來挑戰。
目前,中科原動力面向作物的耕種管收全過程,推出了三大系列產品,包括智耘“虛擬機手”后裝系列、智牛農機整機系列以及智農農業機器人系列。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仍是算法,用韓威的話說,“主要造農機的大腦”。據介紹,其智能農機具備晝夜無人化精準作業能力,可實現在雨雪、低能見度等惡劣條件下自動駕駛作業;可承受連續、高強度、長時間作業。
在水田、旱田、設施農業、丘陵山地等不同場景,中科原動力面對著不同市場。以北大荒為例,東北地區機械化率已經很高,存量市場較大,以銷售“虛擬機手”后裝產品為主,而南方一些丘陵山區無機可用,機械化率低,在地況改變、耕地擴大后,有購買整機的需求。
中科原動力的客戶主要是北大荒集團、首農、中糧、中儲糧等有規模的農業集團,合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公司試驗示范,第二階段為小規模示范推廣,這也是中科原動力成立以來主要在做的事。2022年公司產品銷量在百臺左右,收入達千萬級。韓威預計,2023年公司會進入下一階段,將產品大規模推廣。
公司團隊曾在北大荒做過一個試驗,找有15年經驗的老機手和無人拖拉機比賽“耙地”,在同樣的土地上,無人拖拉機比人效率高10%-15%。為了實現人歇機不歇,拖拉機手會有兩人倒班,但除去休息時間,有效工作時間也只有16至18小時。而無人拖拉機則不眠不休,功率大開,也不在意“耙地”的巨大顛簸,除去加油的兩個小時,都在“無情”的工作。
在韓威看來,我國農業已經處于機械化階段,正需要智能化升級。目前行業目標尚不是完全的無人化,但可以實現一人管理多臺設備,擴大管理面積,提高管理效率,解決農村勞動力流失的問題?;诖耍锌圃瓌恿υ诒本┑难邪l中心、蔬菜無人農場群體智能聯合實驗室、智能農機生產基地、丘陵山地農業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生產基地相繼建立,公司的產業化布局正在穩步推進。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