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市場一線快報:手扶插秧機年年被唱衰,今年仍熱銷!
市場一線快報:手扶插秧機年年被唱衰,今年仍熱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是自己動手和親自實踐的重要性,最近筆者也走出書齋,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市場調研,本次調研范圍在東北地區,一個月的時間里,筆者足跡遍及哈爾濱、佳木斯、雙鴨山、四平、公主嶺、沈陽、盤錦、燈塔市、新民市等地方。在東北水田區特別留意了水稻插秧機產品,筆者發現雖然市場上高速插秧機很多,但是銷量最大的仍是手扶機,在東北手扶插秧機仍是水稻種植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據筆者所知,從十幾年前開始,手扶插秧機就一直被唱衰,但是截至今天,這類被絕大多數人不看好的農機仍然得到忠實用戶的青睞,即使在補貼政策上也被“歧視”,但是其需求量一直很大且很穩定,那么手扶機有什么樣的魔力呢?
一、手扶插秧機經久不衰的原因
關于手扶插秧機,筆者之前寫過大量的文章來分析其需求和趨勢、競爭格局,筆者也一直關注高速插秧機和手扶插秧機之間的比例變化趨勢。
插秧機的需求特征變化,每年有共性的原因也有個性的原因,筆者根據2021年春季市場調研實際了解到的情況,從近到遠,按重要性由大到小做一個系統的分析。
1、新情況:補貼資金短缺,買手扶機更保險
補貼資金嚴重短缺,用戶因為擔心拿不到補貼資金而持幣觀望,這是今年東北地區的新情況,但江南地區的江蘇、浙江等地應該是沒有這種情況。
從筆者從東北市場一線了解到的情況,2020年黑龍江地區使用了50億元的補貼額度,其中超補資金為30億元,而2021年黑龍江第一批17億元的補貼資金,只能解決2020年超補貼一半資金,剩下的另一半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解決,這也就是說2021年補貼資金填了2020年的空缺,2021年沒有一分錢補貼新售機具;吉林超補10個億,2021年只下撥了11億元的補貼,上半年只有1個多億的補貼資金可用;遼寧2020年只超了1個億,今年下撥了6.7個億,2021年補貼資金不是太緊張。
整體看東北地區由于2020年補貼過于激進,導致超補現象十分嚴重,2021年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面,據說黑龍江和吉林的一些地市只要錄入額度超過補貼資金110%,補貼系統就會自動關閉,也就是系統不受理補貼了。
補貼資金短缺,今年東北的經銷商已經不敢賒銷了,往年代墊補貼資金的今年也不墊了,用戶看到沒有補貼資金,經銷商不賒銷不墊補,風險全在自己頭上了,“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于是很多用戶選擇放棄購買,但是有剛性需求的用戶就會放棄價格高補貼額度也高的高速插秧機,轉而購買價格低,補貼額度低的手扶插秧機,假如以后領不上補貼損失也不大。
如下表所示,手扶插秧機,如果拿不到補貼款,最多就是5600元的損失,如果是乘坐式高速插秧機,不但要掏10萬元,如果拿不到補貼就要損失38600元。
2、作業服務需求減少,自用需求增加
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組織化用戶購買高速插秧機一般是自用兼為周邊農戶服務作業,但如果是散戶購買高速插秧機則肯定是給別人作業服務的,散戶自用高速插秧機不劃算。
經過十幾年普及性的推廣,目前國內插秧機保有量很大,很多合作社、種糧大戶自己購置插秧機,自己雇人插秧能保證作業質量,一些散戶,只要種植面積有十幾畝就會自己購置手扶插秧機,所以隨著保有量的增加,一方面是插秧機的需求以存量更新為主,另一方面高速插秧機性價比下降,作業量不足的情況下,購買手扶機反而更劃算。
3、價格便宜,經濟實惠
東北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種植面積相差不大,兩種作物面積隨著糧價的波動而此消彼長,2020年至今玉米價格一直很堅挺,最高1.6元/斤,1.5元/斤成為常態,反過來看稻谷的價格一直低迷,另久稻谷用途狹窄,國庫庫存和社會庫存都很大,所以國家對水稻種植的支持力度遠沒有玉米大。
糧食價格會反映到種植面積和農資的需求上。
水稻種植面積減少,意味著對高端、高效率機器需求減少,稻谷價格低迷,預示著收益減少,用戶在購買農資、農機時會比較保守,且會傾向于選擇價值低的農機。
4、成熟的產品,低廉的使用成本
相對看,被東北人稱為“漂子”的手扶插秧機要比高速插秧機更成熟,尤其是國產品牌,幾乎大小品牌的手扶插秧機都是成熟的,這是因為手扶插秧機結構相對簡單,部件少,制造難度小,且社會化配套體系健全,生產企業只需要簡單的裝備條件就可以實現批量生產。
目前國產手扶插秧機品牌絕大多數都承諾給用戶三包兩年,敢承諾高速插秧機兩年的企業并不多,這說明國產品牌對手扶插秧機產品品質很有信心。
插秧機的有購機和使用兩個成本,通常情況下用戶關心的是購買的價格,但很多用戶并不太會考慮購買之后的使用成本,其實很多農機產品最大的成本是使用成本,選擇不當的話使用成本會比購買成本高得多,這就會出現得不償失的結果。
插秧機的使用成本包括作業時的油耗和保護、維修、換件、大修等成本。
從油耗上看,目前國內使用的手扶插秧機6行配置的發動機功率在4.5-5.5馬力之間,6行的高速插秧機配置的發動機功率在16-22馬力之間,手扶插秧機效率比高速的要低,但是油耗也要低得多。
從保養和維修成本上講,高速插秧機液壓油、潤滑油,易損的插植件等一年的正常維護成本要0.25-1萬元,而手扶機一年換油品和秧針,一年200-300元搞定,顯然,如果種植面積不大的自用,手扶機使用成本低,購買更劃算。
5、使用、維護和修理簡單,契合老年社會需求
真正到過農村的人都知道,目前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是“386190”部隊,前不久在燈塔市一個種了200畝水稻的合作社社長告訴筆者說他們合作社能叫到最年輕的勞動力是58歲的老人,正常情況下能雇到的都是超過70歲的老人,在插秧季節最缺的就是會開插秧機的機手。
筆者認為隨著老年社會到來,中國農村的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會越來越突出,農機的研發應該由追求更高效率轉到減輕勞動強度和降低操作難度上,讓老年勞動力也能輕松勝任田間作業。
高速插秧機效率高,但是操作復雜且行走速度快,老年人一般會望而卻步,手扶插秧機操作簡單,行走速度快,并且使用、維修和修理簡單,契合老年勞動力的需求。
所以說,手扶插秧機雖然長期不被看好,就連補貼政策也是長期“歧視”,但是手扶插秧機的需求一定很穩定且有很高的占有率。
從下圖可以看出來,手扶插秧機在農機購置補貼銷售中占有率平均在70%以上,如果沒有對高速插秧機的高額補貼,手扶插秧機的占比應該會更高。
二、用戶如何選購到稱心如意的手扶插秧機
筆者發現行業內寫給生產企業看的文章很多,但是專門寫給農機使用者——用戶看的文章非常少,用戶是所有農機人的衣食父母,我們應該多關注他們,給他們提供一些實戰實用實效的好文章,目前國內有60多個手扶插秧機品牌,用戶選擇起來十分困難,所以有必要給用戶提供一些購機指導建議和意見。
1、優先選擇名牌永遠沒有錯
名牌產品是時間沉淀的產物,名牌是千百萬用戶選擇的結果,某種程度上說名牌代表的就是高品質。
站在為用戶負責的角度講,筆者建議用戶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仍是要優先選擇名牌產品,那么手扶插秧機有哪些名牌產品呢?
有意向購機的用戶可以查閱一下農機購置補貼系統,真正有實力的名牌產品的銷量一定是名列前茅的,尊重常識的話,用戶選擇插秧機可以按往年銷量從高到低的排序去選擇。
2、優先考慮歷久彌新的老產品
具體到產品上,筆者不建議大家“追新”和“嘗鮮”,筆者特別希望大家優選歷久彌新的老產品。
現實的消費中,很多用戶喜歡購買企業推出的新產品,但國內很多企業是模仿其他廠家的,往往是“照貓畫虎”,產品出來后通常不會搞田間試驗直接推向市場,這種拿用戶當小白鼠的現象非常普遍。
所以筆者建議用戶要優先市場上成熟的老產品,手扶插秧機是非常成熟的農機產品,所謂“太陽下面無新鮮事”,很多工廠所謂的新產品無非是修修補補的“偽新產品”,與老產品區別不大,但是價格可能會高出一大截。
3、誰能提供優質服務就選誰
插秧機和聯合收獲機都是自帶動力的高頻使用的農機,兩者的作業季節都很集中,對服務的要求都很高,所在某種程度上說,插秧機購買的主要是服務,機器反而是次要的。
所以購買插秧機的時候一定要打聽清楚經銷商的服務能力和口碑,誰提供優質服務就選誰,即使價格稍貴一點也可以接受。
4、二手機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今年特別給用戶推薦二手插秧機,前文已經說過今年東北地區缺補貼資金,很多地區購買的插秧機有可能在兩年后才能拿到補貼,兩年后是不是補貼額度會像拖拉機一樣降低了呢?
二手插秧機就不存在報補的問題,另外國內二手農機因為已經享受了補貼,所以相對新機價格有較大的優勢。
據筆者近期在黑龍江、吉林了解到的信息,由于東北補貼資金短缺,今年從江蘇、浙江等關內流轉過來很多二手插秧機,手扶和高插都有,在虎林下面的一個縣,新機賣了十幾臺,從內地來的二手插秧機賣了160多臺,可見二手插秧機受歡迎的程度。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