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多重壓力倒逼畜牧業加速機械化
多重壓力倒逼畜牧業加速機械化
銀香偉業配備的自走式TMR飼喂車。資料圖
當前畜禽產品需求不斷增長,小型養殖散戶快速退出和勞動力資源日益緊缺等多重壓力的凸顯,倒逼我國畜牧業加速向機械化、規模化和標準化轉型升級。然而這一轉型之路卻面臨諸多困境:缺乏行業標準及規范;畜牧裝備成本高、產出效率低;裝備作業水平低、能耗大;小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薄弱、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差等。
需求:喂料、環境控制、產品收集、糞污處理諸環節尤為迫切
當前,我國畜禽養殖規模程度迅速提高,但仍以中小規模養殖場(戶)為主體,從而影響了畜牧業機械化的總體水平。全行業機械化率僅為33%,遠低于主要農作物67%的機械化水平。其中,生豬養殖機械化水平約為30%,蛋雞和肉雞養殖約為40%,奶牛機械化水平60%以上,肉牛、水禽等普遍低于30%,中國畜牧業協會畜牧工程分會會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明擺出了一組數據。“當前畜牧業正在加快向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升級,勞動力資源短缺問題日漸突出,環保壓力不斷增大,疾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對畜牧業機械化的需求迫切,發展潛力巨大。”
具體來說,由于畜牧養殖業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差,用工難、用工貴等問題凸顯,勞動力資源的短缺使規模化養殖場對畜牧機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并對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養殖場用人多的環節主要是注射免疫、糞污收集運輸與處理、畜禽舍的清洗消毒等。尤其是適度規模養殖場(戶)機械化的發展需求更為迫切,在喂料、環境控制、產品收集、糞污收集處理等方面均處于薄弱環節。“因此需要培育畜牧業機械化服務的組織體系和培養專業的服務隊伍。”李保明說。
為了加快畜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需要大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模式,目前需要補齊糞污收集處理、糞肥貯存設施與施用設備、種養循環等方面機械化短板,源頭減量尤其依賴于飲水設備的改造升級。此次疫情應該讓我們認識到,要建立生物安全工程防控體系,減少人工使用和人畜接觸,為動物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環境。李保明指出,“保障肉蛋奶安全生產和穩定供給,需要加快發展自動化飼喂、畜禽體征巡檢、消毒滅菌、畜產品采集等技術裝備,普及機械化、自動化養殖裝備的應用。”
現狀:實現全程自有自控還要依靠外國機械設備
雖然面臨諸多難題,但一些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做了不少探索與努力。山東銀香偉業集團旗下牧場,有著來自世界上十幾個國家的先進設備,在飼養、擠奶、運輸、糞污處理等環節都配置了良好的硬件設施,致力于實現全程自有自控。
飼料的營養和安全直接決定生鮮奶的質量,標準化、專業化的飼料車間是整個現代化牧場得以運行的基礎。“我們的奶牛有營養配餐中心,飼料車間兼具存儲、加工、撒喂功能于一體。我們將奶牛分類、分圈飼養,每一個類群都有專門的飼料配方,以保證不同階段奶牛的不同營養需求。”銀香偉業董事長王銀香介紹說,牧場飼料加工車間從意大利引進了自走式TMR飼喂車,該設備配有先進的稱重系統,還可以實現自動取料、攪拌、撒料,每一個飼料配方的營養比例都可以得到精確控制,以便于每個圈群的牛都能吃得營養、科學、健康。
跟傳統的擠奶方式大大不同,銀香百澳國際牧場里的利拉伐轉盤擠奶設備,讓所有的奶牛聚攏成一個圓形,一個牛一個卡位。“在整個旋轉擠奶的過程中,奶牛不受外部干擾,更加放松,從而可以有效減少擠奶過程中奶牛的應激反應,保證產奶數量和質量。”牧場經理于峰告訴記者,每一只奶牛都佩戴計步器,實時將產奶量、活動量等信息錄入數據庫,實時檢測奶牛情況。此外,利用該設備還可以有效節省人工,降低人力成本。
“為了保證綠色環保、循環節約的原則,我們還建了廢棄物處理中心。”王銀香告訴記者,在糞污處理環節,牛舍內的糞污由智能刮糞板收集到輸送管渠,然后輸送至綜合處理區進行處理。糞污經固液分離設備處理后,把固體進行堆肥發酵、干燥,可以生產牛床墊料或制成有機肥;分離出的液體經過發酵,產生的沼氣可用作生產生活能源。剩余的沼液經處理后,作為優質液肥還田,從而形成了循環的生態產業鏈。“我們引進的多臺‘臥床墊料一體機’設備,可在24小時內完成糞污的分離、發酵等過程,產出固體可以直接作為牛的臥床墊料。一方面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和發酵空間,另一方面能夠提高牛的舒適度,減少患病率,有利于牧場的健康運行。”王銀香說。
期待:更實用的技術研發和更精準的政策扶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想實現畜牧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李保明認為,首先就要加強科技引領和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要根據我國國情研發福利化及智慧養殖裝備,形成不同區域特色的、適度規模的畜牧養殖機械化技術體系。”還要加強工程工藝配套。具體來說,就是加強畜種、養殖工藝、機械裝備和裝配式畜禽舍設施的集成配套,以及養殖全過程的機械化技術配套。
“機械化要與信息化相融合。”李保明強調。要推進“互聯網+”畜牧業機械化,比如開展健康養殖、精準飼喂、智能環境控制、畜產品自動化收集、物聯網平臺等技術裝備示范,推進智能農機與智慧牧場建設融合發展等。“在機制創新上,要推進畜牧業機械社會化服務。”他指出,可以探索建立“龍頭企業+養殖合作社+養殖場(戶)”的畜牧裝備租賃體系,提高畜牧裝備的利用效率。鼓勵中小規模養殖場(戶)集中區域,以龍頭企業或社會力量為主體,建設畜禽廢棄物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中心,促進畜牧裝備的共享共用。
在政策扶持上,記者了解到,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采取了多種措施支持畜牧業機械化的發展。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上,《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已將飼料(草)生產加工機械設備、飼養機械、畜產品采集加工、畜禽糞污資源化4個種類的裝備列為重點內容,涵蓋了畜牧養殖過程的31個品目產品。
購機補貼政策,能夠調動養殖戶發展設施養殖的積極性,也能夠在資金上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但目前大部分牛場對畜牧機械補貼政策了解不足,未享受過任何補貼的牛場占30%多。牛場機械設備獲得補貼的數量也有限,一般為1-2臺,且設備品種單一,僅限于擠奶設備、TMR攪拌車,以及拖拉機。針對這一現狀,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施正香說,“應該加大對畜牧機械購置補貼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養殖戶切實了解政策。同時,要對薄弱環節機械補貼有所傾斜,以提高補貼的精準性。”
對于畜牧設備國產化程度低的問題,施正香表示,國內生產企業要加快對該類設備的研發和生產,科研院所與企業要聯動起來,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目前,與國產設備相比,進口設備種類齊全,可靠性高,但是其售后維修不便,而且價格相對較高。這就更需要國內的農機裝備企業加大馬力,以緩解畜牧業機械‘無機可用’‘無機好用’的尷尬局面。”施正香說。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