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一天“搞定”2500畝麥田 無人機春耕減少人力負擔
一天“搞定”2500畝麥田 無人機春耕減少人力負擔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城市里的春天多少有些蕭索,可在全國各地的田間地頭,已有農夫如約而至,赴約春耕。在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可取代人工作業的“硬核”幫手,它們能在一天之內為2500畝稻田噴施藥劑,也能在3個小時內完成7、8個人一天都干不完的農活。如何在防疫的同時不耽誤生產?河南、廣東等地的農人們可以用植保無人機和現代化的機械設備給出答案。
李杰的無人機團隊每天能夠噴施2500畝麥田。受訪者供圖
河南:高科技一天“搞定”2500畝麥田
使用植保無人機,李杰可以說得上是行家。
2011年,李杰在河南滎陽成立了新田地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從事農作物種植、供給成員生產資料的同時,也提供農業技術服務,以及土地托管服務。而植保無人機,是李杰及其團隊承擔10萬畝冬小麥種植的主要幫手之一。
農歷正月悄然過去,作為主要產區之一,河南的冬小麥已經返青。李杰說,在這個時候,田間的雜草也會冒出頭來,除了要除草,春季的田間管理還涉及防治根腐病、控制旺長、防治倒春寒三個方面。講到“控旺”,李杰提到,在合作社負責管理的10萬畝冬小麥中,都是優質強筋小麥和弱筋小麥,主要是做餅干、面包的原料。“這種小麥,都是弱春性小麥,返青時節正是冬小麥拔節期,是必須控制旺長的。小麥的第一節秸稈如果能長得壯實一些,也就不容易倒伏,后續收割起來也更加容易,且不會影響產量。”
而如果這些工作全部由人工去做,對于擁有五六畝地的家庭,即使全員上陣,干個七八天也未必能完工。但是對于植保無人機來說,就容易多了。
在李杰的合作社,6臺植保無人機在一天內能噴灑2500畝冬小麥。“合作社有5名機手,10架無人機,每個人都能同時控制兩臺機器。”李杰介紹,合作社真正啟用植保無人機是在2013年,這幾年也算見證了無人機的更新換代,與第一代相比,正在使用的第五代植保無人機可操作性更強,“比如說第一代無人機無法躲避障礙物,也沒有定位系統。到了后幾代,已經能夠繞過障礙物,同時也能在農藥用完、電量將盡或者快沒油料的時候報警并標注地點,迅速返回,物料加滿后,又能回到標注地點繼續作業。”
在李杰看來,在疫情期間,能夠避免田間人員接觸只是現代化無人機植保設備帶來的好處之一,而在更多的日子里,無人機除了幫助農民從耗時耗工的農活中解脫出來,還能減少藥害的發生、做好春灌,同時也避免了農藥沾染身體。
到今年,李杰承擔了滎陽4萬畝冬小麥的土地托管,加上周圍5個市縣,合作社負責管理的土地面積已有10萬畝。這10萬畝地,也只是合作社10臺無人機1個月左右的工作量。無人機的速度很快,完全可以趕得上春天的腳步。
廣東:珠三角“米袋子”全程機械化生產
廣東江門市,是廣東水稻種植面積、優質稻種植面積**大的縣級市,很多人將它稱之為珠三角地區的“米袋子”。臺山為江門市代管的縣級市,因為擁有多個水稻種植基地和20萬畝水稻示范區,總是稻海飄香。李勝業是臺山市都斛鎮莘村人,提起自己的家鄉臺山,會說“這里是‘廣東第一田’”。
李勝業流轉了700畝土地種植水稻,是村里的種植大戶。早春這段時間,他選擇了人工育秧的方式,每天忙活著用旋耕機打田。不過,據他講述,在臺山,這不是****的水稻種植方式,“我們還有無人機”。
臺山市,種植大戶李勝業正在使用履帶式旋耕機耕整水田。受訪者供圖
李勝業說,在當地,無人機不只能在水稻種植期間負責噴灑農藥,還可以直接將種子播撒在打完田后的水田中,“而且無人機播種時不用育秧的,省了不少工夫。”李勝業說,到了現在,水稻種植生產的每個環節,都有機械化的工具來減少人力負擔。
在李勝業主理的聯業農機專業合作社,**不缺的就是農用機械。用于完成田間日常作業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合作社有6臺;用于插秧施肥的農機,有十幾臺;用于運輸的大中型拖拉機數量更多。李勝業介紹,當地百分之九十的農戶,都能實現機械化生產,“技術上不存在問題,主要是看農戶自己的意愿。”
在李勝業看來,即使新冠肺炎波及許多產業,但是對臺山市的農業幾乎沒影響。今年**主要還是要看“老天爺”,“今年雨水少,不及往年,水稻**缺不得水,今年還得節約著用。”
記者從江門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臺山市早稻計劃播種面積50萬畝,目前已完成育秧(大田)面積16萬畝,完成計劃面積32%,完成犁辦田9萬畝,完成計劃面積18%。至于農資方面,臺山市儲備充足,已儲備肥料1.2萬噸,農藥270噸,農膜150噸。對于農戶們關心的水源問題,農業農村局表示該市各類水庫庫存充足,可以滿足春耕生產需求。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