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補短板 強弱項 促協調 農機化轉型升級加快推進
補短板 強弱項 促協調 農機化轉型升級加快推進
2019年,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推動《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落實落地為主線,以推進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方向,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有力機械化支撐。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目標。
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
著力在全程機械化上補短板
當前,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已超過80%,基本實現機械化。2019年,農業農村部在持續鞏固提升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基礎上,以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為載體,以突破薄弱環節為切入點,以發展全程機械化裝備為支撐,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為途徑,重點解決包括三大糧食作物在內的九類主要農作物環節間和作物間機械化發展不平衡問題,加快補齊全程機械化生產五個方面的短板。通過舉辦全程機械化系列現場推進會,加大新技術新裝備示范推廣力度,推動補齊雙季稻區栽植、玉米籽粒直收、長江流域油菜種收以及馬鈴薯、花生、棉花、甘蔗收獲等農作物機械化上的短板;持續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新創建151個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加快補齊高效植保、產地烘干、秸稈處理等作業環節上的短板,并努力做到與耕種收環節機械化協調配套;組織科研單位和地方農機化系統,制定發布了9個主要農作物品種選育宜機化指引,初步構建作物品種、農藝、裝備技術、經營規模相融相適的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著力補上作物品種宜機化方面的短板;制定發布了27個糧棉油糖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提出明確的技術要求、機具配置方案和區域成功案例,通過集成農機農藝技術形成較為完備的機械化工藝流程和裝備體系,推動全程機械化生產標準化、規?;⒕毣涂茖W化,著力補上農機運用粗放的短板;遴選推介首批70個全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著力補上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短板。通過一年的努力,全國農機裝備結構持續改善,作業效率加速提升,農業機械在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顯現,強力支撐了糧棉油糖等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推進畜牧業等產業機械化
著力在全面機械化上強弱項
從產業領域情況看,當前我國種植業機械化水平較高,而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水平較低,這些領域長期以來是機械化發展的弱項,特別是產業比重較大的畜牧業,其養殖機械化率僅為33%,不到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的一半。2019年,農業農村部聯合地方農業農村部門以推進畜牧業機械化為重點,深入開展畜牧裝備需求調查,加快試驗鑒定進度,擴展補貼范圍,加大補貼支持力度,支持畜牧機械加快推廣應用,在全面機械化補弱項上邁出堅定步伐。
廣泛開展機械裝備需求調查,提出了飼喂、糞污處理、畜禽產品采集加工、飼料加工等4類畜牧機械數量和性能需求;加快試驗鑒定步伐,制定了15項新的畜牧機械推廣鑒定大綱,畜牧機械產品鑒定大綱達到45項,基本涵蓋了畜牧業生產全過程的裝備種類;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抓手,圍繞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生豬生產等畜牧裝備需求,對生豬生產所需的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裝備實行應補盡補,全年使用中央資金1.8億元補貼相關機具7.6萬臺套;布局建立了“設施農業學科群”重點實驗室,建設了生豬、蛋雞、牧草全程機械化科學實驗基地,組建“畜禽養殖工程專業組”、“秸稈處理和飼草料機械化專業組”等科技專家團隊,初步構建了畜牧機械科研和推廣應用體系;在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上,組織調查發布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9類全國優勢特色農產品機具裝備需求目錄,引導企業研發生產農民急用、適銷對路的農機產品,破解特色產業“無機可用”、“無好機用”難題。目前,我國畜牧機械保有量達到780.95萬臺,六大主要畜種規模養殖裝備保有量原值超過2585億元,約占農業機械原值的27.5%。
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
著力在區域發展上促協調
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面積占比超過30%,但農機化水平僅為全國的一半左右,是農機化發展的難點。2019年,農業農村部將適應機械化作業作為耕作制度變革、農田基本建設等工作的重要目標,支持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擴展大中型農機運用空間,持續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持續向好。
圍繞加快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問題,組織大規模農機化發展專題調研,全面匯集整理13個典型丘陵山區省份的情況問題,組成多個調研組分赴重慶、云南、貴州等7省(區市)實地調研,找準問題癥結,形成初步對策辦法;印發《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指引(試行)》,明確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目標、地塊選取原則、重點改造內容、整治標準、改造流程以及組織實施等要求;將土地平整、機耕道建設等作為農田建設補助資金重要建設內容;研究制訂丘陵山區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技術及裝備需求目錄,引導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研發推廣適用于丘陵山區的農機裝備和技術;大力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方式向集約化、規模化轉變;進一步提升農機購置補貼等重大政策在丘陵山區實施的力度和效果,積極探索創設農機作業補貼、農機化技術推廣等扶持政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有力支撐了丘陵山區現代農業建設、產業扶貧和農民增收致富。預計2019年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超過4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推動工作機制與政策創新
著力在夯實基礎上見成效
適應新時期農機化工作新形勢新要求,2019年,農業農村部著重在構建工作機制、創新政策制度等方面雙向發力,進一步夯實農機化轉型升級基礎。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建立了16個部門組成的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印發《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工作制度》,創新農機化工作格局,合力推動完成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通知》,明確農業農村系統10方面的重點工作,引導各地明確工作重點和主攻方向,30個省級政府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創新實施農機購置補貼等重大政策項目,支持江西等6省(市)開展設施農業標準化骨架大棚補貼試點,提高大棚建設標準化宜機化水平。
在25個省份部署38種農機創新產品補貼試點,在20個省份開展植保無人飛機規范應用試點,加快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在北京等4省市開展購置補貼、貸款貼息、融資租賃、承租補助、作業補貼相銜接的試點工作,創新完善資金使用和監管方式;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行企業參與購置補貼的機具信息網上報送和購機者使用手機APP申請補貼,提升農民和企業參與政策實施便利度;實施新的農機試驗鑒定辦法,優化鑒定內容,暢通新產品鑒定渠道,提高鑒定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農機駕駛培訓機構“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落實國務院取消“維修技術合格證書”的決定,積極推進農機安全監理綜合執法改革。據統計,2019年全國使用中央購機補貼資金180多億元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185萬農戶共購置機具210多萬臺(套),進一步夯實農業各產業農機裝備基礎,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了新貢獻。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