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持續熱銷,演繹畜牧市場的別樣風景 ——2017年打捆機市場回顧與展望
持續熱銷,演繹畜牧市場的別樣風景 ——2017年打捆機市場回顧與展望
正如諸多行業人士預料的那樣,國內整體農機市場在深度調整和發展放緩的基調中行至年末,傳統農機品類在下滑通道里越走越遠,競爭近乎白熱化,伴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和農機化短板補齊提速,畜牧機械成為眾多農機品類中的關注焦點,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的打捆機產品在一片下滑聲中持續熱銷,演繹出畜牧機械市場里的別樣風景。
牧草收貯、秸稈離田,多種需求催生熱點市場
近兩年來,畜牧機械從默默無聞的小品類躍升為市場熱點,這種現象直觀地反映出國家“糧改飼”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成效,再進一步細分畜牧機械市場,會發現打捆機這一特定功能性產品,在畜牧養殖產業進步、環境治理推進和秸稈后處理產業發展的共同助推下,從原來的低速增長一舉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市場調查顯示,截至今年10月中旬,累計銷售各種型號的打捆機約1.09萬臺,同比增幅11%左右,從整體走勢來看,打捆機市場自2012年實現68%的爆發式增長后,進入持續增長的穩步發展階段。
縱觀今年打捆機市場運行情況,不難發現呈現出以下三個發展特點:
其一,市場需求依然旺盛,銷售結構特征明顯。
從政策層面分析,中央一號文件在2015、2016連續兩年明確提出發展草食畜牧業的背景下,今年繼續提出“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為畜牧機械產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與此同時,為實現農作物秸稈禁燒政策執行到位,全國各地加大了對秸稈作業相關產品的累加補貼力度,打捆機產品亦是優選機械之一。從整體市場需求分析,2016底年國內打捆機產品保有量不到5萬臺,存在較大的需求和提升空間,伴隨著應用范圍拓展,打捆機由原來單一的牧草打捆拓展到秸稈打捆,如小麥秸稈、玉米秸稈、稻草秸稈、油菜秸稈、棉花秸桿、油葵秸稈、蘆葦打捆等,豐富的資源拓展給打捆機衍生了多種作業需求,打捆機逐漸成為牧草收獲、秸稈回收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之一。
上半年,以小麥為主產區的安徽、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在國家和地方雙重補貼的拉動下,撿拾型打捆機產品保持了良好的銷售勢頭,同比去年穩中有升;下半年,以牧草、玉米、棉花等為主要種植對象的內蒙、東北、新疆以及以水稻種植的湖南等區域,撿拾及破碎產品同步銷售勢頭不減。通過對打捆機產品的銷售結構分析,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大型化趨勢明顯,中小型做補充。伴隨著土地集約化進程加快,打捆機產品需求呈現出向大中型產品升級的趨勢,1.9M方捆向2.2M及以上方捆機型延伸,小圓捆向大圓捆機型延伸,以成片地塊為代表的東北、內蒙、新疆等地則向高密度大型產品升級,水田打捆仍以小中型產品為主。二是撿拾型和破碎型平分秋色。伴隨著秸稈打捆及秸稈飼料化需求增加,破碎型打捆機成為了東北、內蒙等地玉米秸稈打捆的主力需求機型,破碎揉搓加上漏土網篩,可以將秸稈打碎并進行塵土清選,便于牲畜飼喂,大受養殖戶歡迎,銷量占比也是持續提升,與撿拾機型平分秋色。三是國產化產品和進口產品差距在縮小。從目前來看,中小型方捆機產品除打結器國產性能不足外,國產整機性能實現了較大提升,像國內一線品牌華德、雷沃、星光玉龍等可靠性有了質的跨越,大圓捆產品在整體性能上也實現了較大突破,華德、沃德等品牌以性價比贏得了客戶信賴,在破碎機型上,國內產品占據了較大優勢,種種現象說明國產打捆機和進口產品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其二,補貼拉動效應明顯,不同區域需求模式有差異。
打捆機產品熱銷,得益于畜牧業發展催生的剛性需求,得益于秸稈產業的發展需求,更得益于國家補貼政策拉動,從全國各地補貼政策統計看,超過10個省明確規定對打捆機產品進行地方累計補貼,有力地促進了打捆機市場的快速發展。
目前,由于秸稈回收程度普及,打捆機銷售區域遍及全國各地,不同區域在功能需求和銷售方式上彰顯出以下三大特點:一是,小麥秸稈打捆追求“快”,玉米、棉花等秸稈打捆講求耐用性。由于“三夏”時節時間緊,雨水不定,所以搶收是主旋律,這就決定了小麥秸稈打捆必須“快”;而玉米、棉花等秸稈質地比較硬,所以對打捆機整機強度和耐用性要求比較高,近年來,大部分產品使用重型打結器也是為了滿足這些作業特點所需。二是,牧草、小麥、稻草以撿拾型為主,半農半牧區域青睞撿拾和破碎型互換型。以中小型低密度方捆機為例,撿拾型產品屬通用型,破碎型產品則主要用于玉米等質地較硬秸稈飼料化打捆作業,如果實現撿拾器和破碎機互換,就可以實現牧草和秸稈兼收、一機多用,除此之外,大型高端進口產品以撿拾型為主,作業效率高,但是體積較重。三是,秸稈回收區域項目操作多,畜牧養殖區自然銷售多。以小麥、玉米為主要農作物的中原、黃淮海區域,政府為有效實現秸稈禁燒,鼓勵農戶秸稈打捆離田,牽頭與畜牧養殖場、發電廠、秸稈顆粒加工企業等達成合作,以項目操作的形式鼓勵用戶購買打捆機作業,內蒙、新疆等畜牧養殖區則多以用戶自主購買的形式形成市場銷售,區域特征十分明顯。
其三,存量變量同步提升,用戶群體進一步細分。
通過對用戶結構進行調查分析,發現新老用戶、集中采購用戶各自具有不同的產品需求及使用特點,用戶群體的細分對銷售模式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與此同時,打捆機二手機市場和新生市場同樣活躍,共同推進了市場前行的腳步。
綜上所述,可從以下三點進行具體描述:一是,老用戶追求品牌及產品升級。對于打捆機老用戶來講,越來越注重產品品牌和更新換代,追求高端產品的趨勢明顯,一般產品更新周期為1-2年,與此同時,以安徽為主要代表的政府采購集中省,產品更新速度非常快,多種因素疊加催生了二手機市場的繁榮。二是,新用戶追求性價比。在調查中發現,受糧食價格下降、畜牧養殖價格波動導致用戶整體收益下降影響,打捆機新購買用戶更加注重產品性價比,40%的新用戶有買臺入門級產品試試手的心態。三是,批量采購客戶雇傭機手作業。在打捆機購買用戶群體中,有一個全國南、北區域普遍存在的現象,那就是客戶采購設備,雇傭機手進行作業,按工作量支付薪酬,這種模式往往存在機手為了追求效率而忽視產品保養的現象發生,對制造企業和經銷服務提出了差異化和更高的要求。
發展瓶頸依然存在,高端制造亟待破題
國內打捆機制造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產業瓶頸依然不少,目前高端產品仍然被國外品牌壟斷,核心部件國產化進程不力,都成為了該產業升級的巨大障礙,眾所周知,任何一個產業的高端產品單元都是利潤價值集中的“藍海”區域,國內制造不升級,就無法擺脫低端同質化價格競爭的困境,因此,國內打捆機制造創新升級勢在必行。
總體來講,國內打捆機產業面臨的主要制造瓶頸不外乎以下三個,各有不同難度。
其一,核心部件瓶頸,打結器國產化竟是“卡脖子”難題。
熟悉打捆機產品的人都知道,方捆機型產品**核心的部件之一是D型打結器,由于其動作頻繁、沖擊力大、磨損受力重、部件配合緊密,在材質、整體性能、結構配合等環節要求嚴格。目前,約翰迪爾、克拉斯、紐荷蘭、世達爾等外資品牌所用的打結器為自有品牌,不對外銷售,國產打捆機所用的D型打結器超過90%使用德國進口產品,其中拉斯伯、羅森多夫是兩個熱銷品牌,雖然國內多家制造企業針對打結器進行了數年研發,但是整體性能并不理想,耐用性、成結率和靈活性都與國外產品有較大差距,這同時暴露出國內原材料加工工藝的落后性。從更廣的層面看,農機產品整體性能升級,不僅僅是農機制造企業的事情,而且與相關產業密不可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小小的打結器,竟然連續多年成為了“卡脖子”難題,這確實值得深思,創新,任何時候都無比重要。
其二,整機制造瓶頸,高密度大方捆一直打不破國外壟斷。
由于農業結構和人們飲食生活習慣影響,2012年以前國內畜牧業一直處于低速發展狀態,近年來,伴隨著國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以及宏觀調控加快,畜牧業進入了穩步提升的有序發展通道。畜牧機械作為畜牧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實現了同步提升,以打捆機為例,近年來,中低端產品國產化進步逐年加速,成為了國內整體市場銷售的主流,可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直面高端產品被國外壟斷的現實,走進大型農場、兵團、牧草種植基地,映入我們眼簾大型高端打捆機都是清一色的進口品牌,這類產品,雖然在整體市場中銷售數量占比不大,但是價值不小,利潤附加值遠遠高于中小型號產品,進口產品作業效率高、性能穩定、可靠性強,****的問題點就是整機價格高、配件貴、服務對接難度大。國內打捆機制造,在高端研發環節,大圓捆產品進步較快,但是,在高密度大方捆環節卻進度緩慢,這也正是技術突破的關鍵點之一。
其三,作業適用性瓶頸,大型產品輕量化設計創新待突破。
眾所周知,打捆機從起源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上個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的打捆機械已經發展達到高峰時期,上世紀80年代,我國成功研制的打捆機批量生產并且投入使用,并逐步發展進步。從傳統意義上講,打捆機功能只是應用于牧草打捆收獲,以方便運輸和貯存,功能相對單一。在我國,秸稈打捆給打捆機賦予了更加廣泛的應用范圍,但是,在秸稈打捆過程中,機械設備重量大、反復進入田地,造成土地壓實,這令農戶十分反感,尤其是大型化產品,機械本身重量較重,且農作物收獲、秸稈離田、土地耕作到下季作物耕種,需要多種機械作業,以中原區域小麥收獲和玉米種植為例:首先是小麥聯合收割機下地收獲小麥,接著是拖拉機牽引打捆機進地進行打捆,相關運輸車輛將成捆秸稈離田,如果免耕的話,接下來是拖拉機牽引免耕播種機進行玉米播種,多種機械設備反復進入田地,對土壤壓實程度可想而知,如何減少機械進田造成的土壤壓實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好比打捆機產品,既要保證作業效率,又得實現整機重量減少,一來減少因產品重量過大帶來的壓實,二來在水稻秸稈打捆時可以**大程度地防陷。
市場前景看好,升級再轉型才能贏得競爭
結合市場需求實際,按照畜牧業整體發展前景以及秸稈禁燒、秸稈加工再利用等因素綜合分析,國家補貼方向會持續向畜牧機械品類傾斜,打捆機市場會繼續呈現出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根據目前市場保有量和近年來發展特點,并考慮到青貯機增量消化一部分秸稈等因素,可判斷國內打捆機銷量會持續增長,增幅會進一步趨穩,預計2018年國內市場銷量或將達到1.35萬臺,增幅13%左右。
面對穩定的市場需求,國內打捆機制造必須立足現狀,正視短板,加大創新,迎頭趕上,加大高端產品技術工藝研究,破解發展瓶頸,實現全面升級,以下三點將大有可為。
其一,創新驅動,實現產品可靠性整體提升。
國內農機制造普遍存在可靠性不足的短板,這也成為了拉大與全球高端產品差距的主要原因,國內制造企業必須在提升產品作業可靠性上下功夫,打結器生產企業應加大技術工藝創新力度,盡快實現國產化打結器可靠性的提升,有效破解依賴進口的瓶頸。打捆機制造企業要從整機設計、部件加工采購、裝配、檢驗、磨合、調試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精細化控制,不敷衍、不馬虎、不松懈,全面保證整機品質過硬。在此基礎上,國內制造也要立足實際,把長板做到**長,比如,國內制造在低密度方捆秸稈打捆產品占據了較大優勢,后續必須進一步在產品結構、材質和整體強度上進行創新,并不斷提高產品性價比和服務質量,加大售前、售中和售后培訓,確保用戶買得起、用得住、信得過,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
其二,打捆功能組合性產品的性能要進一步完善。
目前,國內針對打捆功能拓展,衍生出許多產品組合,比如在聯合收割機上配裝打捆裝置、在打捆機上加裝黃貯纏包機構、在打捆機上增加捆包放置架構等,以實現一機多用、多機共用,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卻與預想的效果相差甚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點,一是,配裝在聯合收割機上的打捆裝置存在動力不夠、運轉不同步等現象;二是,多產品組合后普遍存在維修、養護不方便的弊端;三是,普遍存在作業性能不足和可靠性不足的缺陷。相對于發展趨勢而言,功能組合可以大幅提高機械作業效率,方便作業,這種方向是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值得業內制造及研發單元深入研究,進一步發展成為產異化產品品類。
其三,大型高端尋求突破,小型產品形成品牌化。
對于國內打捆機制造而言,國內有實力的規模企業應該聚焦大型高端產品,在實現技術和制造升級上加大創新力度,有效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局面,尤其是高密度大方捆機型,應加快研發、小批量和量產化進度。中小企業則應該立足中小型產品精益制造,促進中小型產品的品牌化。面對以產品為主要載體的嚴峻市場競爭形勢,每個企業經營者都要堅決摒棄粗制濫造和低成本的家庭作坊式理念,要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企業制造經驗,改善機械設備性能,改進裝配工藝,用對用戶負責的高度責任心去認真對待每個制造工序,不管企業規模大小,用換位思考和精細化制造的理念去經營,必將贏得用戶信賴、贏得市場認可,成為行業內被尊重的企業品牌。
【本文為農機通特約稿件,禁止二次創作,轉載請注明出處】
- 游客發布于2021-03-11 11:23你好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
- 游客發布于2018-02-09 07:48潤源同韓國明星合作生產的打捆機質量和可靠性上是非常棒的!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