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我國小麥收獲機處在成長階段 機械水平仍需突破
我國小麥收獲機處在成長階段 機械水平仍需突破
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小麥機收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0%以上,為小麥連續多年保持豐產豐收,保障國家糧食戰略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經過多年的發展,小麥收獲機產業轉型步伐加快,產品制造技術穩步提升,市場已經步入理性發展階段,面臨新的資源聚集和能力突破。
小麥收獲機產業呈現穩健發展趨勢
小麥收獲機產業在惠農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轉型步伐加快,產業聚集效果展現,為提高我國小麥機械化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從發展趨勢看,整體仍處于歷史較好的發展機遇期,正在穩步推進中高端產業、市場發展目標。
首先產業聚焦效果展現。國家已經建立健全“三農”投入的長效機制,中央連續十二年出臺涉農一號文件,“三農”投入一直保持在歷史較高水平。農機補貼資金從2004年的0.7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36.5億元,十二年增長了八翻多,有力地促進了收獲機械產業的發展。
從地域分布看,我國已經形成山東、安徽、河南等小麥收獲機產業集群,構筑了有序發展的產業格局。從產業格局看,國內已沒有單獨制造小麥機惟一產品的企業。具備小麥、水稻、玉米三種收獲機械制造能力的企業達到8家,具備水稻、玉米兩種收獲機械制造能力達到5家,具備小麥、玉米兩種收獲機械制造能力的企業達到11家,能夠有效支撐我國糧食作物收獲的需要。從產業價值鏈看,國內主要企業是從小麥收獲機產業開始起步,推動了收獲機械產業的多元化。產業技術平臺穩步提升,不斷縮小同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現實差距。
其次品質推進穩步提升。綜合判斷,我國小麥收獲機產品正快速向大中型、中高端、智能化方向發展,產業仍處于成長期。一是從技術應用水平看,國內小麥收獲機主要采取三種技術平臺,7kg/s以下喂入量機型主要采用切流滾筒加橫軸流滾筒脫粒分離技術,7kg/s以上機型主要采用切流滾筒加縱軸流單、雙滾筒脫粒分離技術;單獨的縱軸流滾筒脫粒分離技術,滿足了不同端位用戶的需求。二是從發展實踐看,國內企業小麥收獲機研發、制造水平大幅提高,大喂入量小麥收獲機新產品不斷上市,10kg/s、12kg/s縱軸流產品研發、制造能力穩步提升。產品可靠性及MTBF大幅提升,卸糧筒堵塞、離合器失靈、發動機高溫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基本能夠滿足用戶的作業要求。三是從使用情況看,縱軸流產品在東北區域及其他大地塊作業組織的需求不斷擴大,中高端產品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占據3%左右的空間;橫軸流產品在冬麥區傳統性市場仍保留97%左右的市場份額,產品質量及農藝符合性明顯提高。
再其次市場格局持續優化。我國收獲機械企業、銷量、時間、用戶競爭格局比較集中,近年銷量保持在4萬余臺左右,“大小年”特點得到改寫,市場已經進入成熟期。
一是銷售企業集中,競爭格局基本形成。行業前3家企業銷量約占整個行業銷量的85%左右,競爭名次趨向穩定,企業間差異化優勢短期內無法突破。
二是銷售區域集中。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等冬麥區成為主要銷售區域,銷量達到行業總銷量的90%左右,成為企業重要目標市場。
三是銷售時間集中。我國小麥收獲機市場需求一直保持高位運行,多年來上半年市場銷量接近全年總銷量的85%,與冬麥區區域上半年小麥收獲農藝需求基本保持一致;春麥區及稻麥輪作區域下半年農藝需求產品量在15%左右。
四是銷售機型集中。受補貼導向影響,6kg/s機型是2014年、2015年的主要銷售機型,占據市場的主要位勢,市場占有率達到95%左右。
五是銷售用戶集中。跨區作業成為小麥收獲機獨特的亮點。我國土地流轉加快,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大中型產品主要購買對象,市場份額超過60%。
- 暫無評論
熱點信息
文章相關
- 河北小麥跨區機收三大變化
- 聽說這款聯合收獲機可以兼收玉米、小麥、大豆、高粱
- 全國小麥收獲進度超七成 喜看“三夏”新變化
- 專家:把小麥品質差價拉開 引導農民進行結構調整
- 農業部專家組對機收倒伏小麥提出指導意見
- 2018年能買到這5臺8公斤小麥收獲機,賺錢就不愁了!
- 重磅!陳錫文建議明年取消主產區的麥、稻**低收購價格制度
- 小麥**低收購價下調對短期市場不會有過大沖擊
- 小麥價格持續上漲 分析師:9到10月價格將保持高位
- “糧改飼” 玉米“扭虧為盈”的良方
- 遠大石川島ST604拖拉機獲頒“TOP50技術創新獎”。
- 雷沃智慧“破解”主要糧食及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難題
- 關于印發《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實施方案》的通知
- 手機版:我國小麥收獲機處在成長階段 機械水平仍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