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市場愁云慘淡,烘干機何以逆勢上揚,成為一枝獨秀?
農機市場愁云慘淡,烘干機何以逆勢上揚,成為一枝獨秀?
農機行業經過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后,自2015年增速趨緩,今年以來,農機市場更是愁云慘淡。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農機制造企業統計,今年1-5月,傳統農機產品銷量持續下滑。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型拖拉機下降18.25%,中型拖拉機8.03%,小型拖拉機8.37%,谷物收獲機械4.51%,玉米收獲機械1.68%。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在一片下滑聲中,烘干機械卻殺出重圍,異軍突起。記者從中國農機流通協會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農機市場累計銷售各種烘干機9860臺,同比增長了37.33%。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張華光介紹說,烘干機市場火爆的局面實際上已經持續了好幾年。2010年,全國糧食及經濟作物烘干機保有量只有1500臺,而到去年底,已經猛增到1.87萬臺,7年間增長了12倍之多。從增速上看,已經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幅,其中2012年增幅高達104.35%,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增幅在80%左右。
烘干機何以逆勢上揚,一枝獨秀?中國農業大學毛懷志教授的分析是,如此迅猛增長,得益于剛性需求大、政策引導好、市場環境優、產品拉動強。他向記者介紹,我國每年糧食年產量約6億噸,收獲后損失率估計為7%-11%,其中大部分損失是氣候原因造成的。我國很多地方農作物收割時水份偏高,收獲后又經常遇到潮濕陰雨天氣,農作物不能及時或者根本沒有條件晾曬,致使大量糧食發生霉變或者降低品質等級。糧食烘干日漸形成較強的市場需求,這是近年烘干機走俏的根本原因;與此同時,國家把減少糧食產后損失提到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次中央“一號文件”均把糧食烘干及收儲加工納入年度工作重點。多數糧食主產省、市、區在年度購置補貼實施方案中均把糧食烘干產品列為補貼重點,實行優先補貼、敞開補貼。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助推了烘干機市場的繁榮;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加快,農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也必然會改變傳統的糧食人工晾曬和儲存方式,從而對糧食烘干機產生強烈的市場需求;近年來烘干機產業的快速發展及產品技術、質量、品牌的提升,為烘干機產品市場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截至2016年末,國內具備批量產銷能力的烘干機生產企業已經達到300余家,如雨后春筍,遍布各地。
但是,業內人士也漸漸感覺到了一片大好形勢下的隱憂,這就是烘干機產能嚴重過剩和烘干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以及市場競爭的無序。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烘干機行業總產能在10萬臺左右,而烘干機市場容量一年大約在兩萬臺,產能與市場需求比率約為5:1。在這樣的情勢下,大多數企業開工不足,形不成經濟規模;各種品牌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營銷手段五花八門,市場缺乏約束機制。
一方面是快速增長的高潮,一方面是紛繁雜亂的市場態勢,正在成為這個領域的主旋律。資料顯示,日本、美國、歐洲的糧食機械化烘干率均在95%以上,韓國及臺灣地區的機械化烘干率也在9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烘干機在我國的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產品的舒適性,智能化,“一機多用”或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但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也必然對產品質量的提升和市場環境的優化提出內在的要求。
- tt發布于2017-09-13 15:23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