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民種什么?專家:昔日圍著補貼轉 現在訂單說了算
農民種什么?專家:昔日圍著補貼轉 現在訂單說了算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兩年,糧食價格尤其是玉米價格也持續走低,種植普通小麥、玉米越來越不賺錢。在位于“黃金玉米帶”的吉林省,“今年種什么?”這個問題一度曾讓農民很糾結。
資料圖
近日,記者在吉林多地農村采訪時發現,過去農民種地種什么“圍著補貼轉”,今年種地種什么改為“訂單說了算”,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正悄然調整著種植結構。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簡析種植結構怎么調**劃算。
張子雨:地里種什么,這是每年農民都得仔細考慮的問題,種錯了農產品的品種,很可能事倍功半,收益欠佳。然而,農產品種植和銷售有太多不確定性的因素,所以,咱們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總會有點無奈。
不過,有一種變化能讓農民找到一種不用費心種什么的辦法,這就是訂單農業。
比方說在東北一些玉米產區,因為玉米收儲機制調整,農民朋友們都有點擔心今年的收成,不過,經過調整之后,大家發現,根據企業的訂單來種莊稼,其實效果更好。當地有一些種玉米的朋友今年和奶牛養殖合作社簽訂了青貯玉米訂單。有了訂單,商量好了價錢,當地的農民朋友種地心里就更踏實,而且還能夠得到國家糧改飼政策補貼款,有人算了一筆賬,從傳統的種植方式改成訂單化的種植,效益一下翻了兩番。
過去,各個村的村干部都是在跑市場,給大家找銷路,而現在,這個工作就變成了跑訂單。有人就說,過去大家種什么主要看補貼,現在大家看什么,主要看訂單。
而訂單式農業也給農業加工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在一些地方,農產品生產很發達,但是由于供需關系不固定,當地的加工企業雖然是近水樓臺,但是卻不一定有原材料的充足供給。而在新的訂單農業模式下,加工企業可以盡早確定原材料的供給情況,可以看出,這種模式的變化,對于農業整個產業鏈條的多個環節,都產生了有機的促進。
其實,訂單農業的逐步推廣,是農業市場化程度提高的效果,同樣也是供給側改革必然需求。就像農民朋友說的,過去種地看補貼,現在種地看訂單。補貼屬于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的一部分,有可能和市場的**新動向有時間差,看補貼來種地,固然能夠一定程度上確保收入,但卻會導致大家對市場的走勢不敏感,而且可能帶來一擁而上的情況,一旦市場情況出現變化,會就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是不必要的損失。
而訂單農業的這種模式完全是市場需求來主導的。市場是決定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跟著市場走,是更加先進靈活的農業生產方式。而訂單農業在緊跟市場腳步的同時,也先期鎖定了大家的收益。這樣一來,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生產,都會更有前瞻性。
同時,訂單農業的好處就在于,從**上游的農產品種植,到**下游的銷售,都可以在訂單上體現出來,農產品的生產流程、質量控制都會有更加清晰的脈絡,技術工藝,生產流程都會有更加明細的標準,而這種標準化,也是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的一種重要前提。
訂單農業這種新形式,蘊含著豐富的機會。
正所謂:
小小訂單一張張,保證收益靠市場。產業鏈條都打通,引導產業新方向。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