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摘穗、籽粒、青貯,玉米收獲機路在何方
摘穗、籽粒、青貯,玉米收獲機路在何方
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糧食價格低迷等因素影響,我國玉米收獲機行業原本約呈45度角上攻的曲線戛然而止,掉頭向下。去年,由于國二國三切換,業界原本預期廠家為了清庫存不計成本拋售國二玉米機,至少在銷量上會有比較好看的報表,誰知經查詢補貼購機臺數,卻與2015年銷量變化不大。既然市場不能給人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技術就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各類高效摘棒機、籽粒機、青貯機等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3月23日,在2017全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展覽會上,主辦方精心策劃的“玉米摘穗、籽粒、青飼料收獲機械產品結構調整與協調發展研討會”吸引了大量業內人士前來參加。
中國農業大學張東興教授認為,單產水平低、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弱是我國當前玉米生產的現狀,也是國家玉米產業結構調整的根源所在。要順應政策調整,改種青貯玉米,經營主體應關注下游產業,**好實現訂單種植,才能較好地抵御市場風險;要注重玉米品種選擇和收獲機械選擇。但無論如何,玉米價格走勢面臨制約,化肥、人工等成本都在增長,產量與效益平衡的出路何在?惟有農機農藝融合。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員從轉變生產方式、以籽粒生產效率為目標的角度分析了玉米生產情況。相比于機械收穗損失、霉變率高的情況,籽粒收獲在此方面表現較好。但目前采用不同機械對不同品種的玉米進行籽粒收獲作業,差異之大令人心驚,特別是玉米倒伏之后的情況。李少昆稱,實驗表明,選擇適合的早熟品種并密植,是玉米籽粒收獲提高效率的關鍵。他還認為,玉米種植面臨收后服務的問題,如烘干、運輸等,因此合作社、種糧大戶、烘干企業、糧販等比起個體農民優勢明顯。
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邵清波交流了玉米產業調整下企業發展的經驗。他認為,企業應向多元化、精準化兩個方向發展。多元化就是要涵蓋收獲、秸稈處理、烘干和倉儲等多方面產品,要搞清楚糧食作物本身和其莖稈本身能做什么,在發展籽粒、青貯機的同時,傳統的摘穗機也不能放棄;在發展縱軸流籽粒機的同時,橫軸流籽粒機也將作為過渡機型長期存在。精準化就是要向智能型和兼容型方向發展。他還介紹了中聯重科在玉米機和烘干機方面的研發、產品、市場等方面的情況。
中國農機院王澤群研究員介紹了牽引、懸掛和自走等各式青貯玉米機產品的技術關鍵,并預測了今后一段時間的市場。他認為,歐美等畜牧業發達國家都大量種植青貯玉米,廣泛使用青貯飼料,我國也將是這一發展趨勢。但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僅占玉米總種植面積的10%,因此青貯機短期注定無法與小麥、水稻和玉米收獲機相比,只能是小眾產品。況且行業內國內企業同類產品競爭,很多農機企業推出了結構形式功能大同小異的產品,質量比國外產品相比有較大差異,勝在價格便宜,有一定的市場;國內其他廠商,如工程機械、汽車企業和傳統玉米收獲機企業也在進入青貯機市場,大量國外青貯飼料收獲機企業更是瞄準中國市場,因此競爭激烈,每家國內企業的銷量和市場份額不容樂觀。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