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世家農機情 祖孫三代的勇猛情緣
農機世家農機情 祖孫三代的勇猛情緣
他,研究了一輩子農機,熱愛了一輩子。
他,為勇猛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
他,伴隨著勇猛玉米收獲機一起成長。
他,是吉林省榆樹市天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老東家苗玉章。看到四世同堂的苗家,讓記者有些感動。“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年輕時辛苦換來的。早些年我帶領著兒子干,現在兒子帶著孫子干。”苗玉章老人望著坐在對面的孫子,眼睛樂的瞇成了一條縫,“年輕人思想活泛,比我們當年做的好。”
話不多的苗玉章慢條斯理地向記者講述著年輕時的故事。
1965年,苗老前輩從吉林省公主嶺農機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了榆樹紅星拖拉機站工作。“上中專時我學的就是機械專業,那時候在拖拉機廠一干就是七、八年,學到了不少知識。”他告訴記者,當時全國整體形勢不好,工作也不穩定。改革開放后中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推動著每一位有思想的年輕人奮力向上,苗玉章也在其中。在隨后的幾年間,他接觸到了公路運輸,于是開始自己養車掙錢。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一定補貼。”“這一消息的發布,讓農戶們都樂開了花。”苗玉章說,“什么都需要現代化,農業也不例外,可是農機一次性投資較大,農民收入低,購買力有限。”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著實為當時的農戶添了一把柴,助了一把力。
“榆樹市是全國糧食主產區,如果能替老百姓解決了玉米機械化收獲問題,那就造福了一方百姓。”2008年,有想法的老苗說干就干。他和周邊村莊的幾位農戶一起來到了當地農機市場,走走轉轉好些天,**終選擇了勇猛機械。“當時買臺玉米收獲機,國家補貼11.3萬,自己再花12萬就能買下了。”他說。
機器買下了,如何讓農戶認可又是件難事。“那時候你去地里白給人家收玉米都沒有人要。”說起這些,老苗頗為感慨,“沒有辦法,這么大機器買回了家,不用怎么能行,所以我就先給自家地收玉米,大家伙瞧見好了,活自然就來了。”那時候機械少但地多,白天黑夜連軸轉,收獲一晌地掙1800元,生意也逐年好了起來。“吉林玉米比黑龍江收獲的早些,所以每年還能跨區作業,從10月份開始可以干近兩個月的活。”他說。
可是,好景不長。2011年,一場大風將榆樹地區的玉米全部刮倒了。“那玉米地就像蓋了一層棉被似的,全部躺倒在地上,這把老百姓給愁壞了,自己摘也不行,機器收也不行。”眼看著其他品牌的玉米收獲機都停在地頭不能下地。但是老苗和兒子輪番駕駛著勇猛玉米收獲機行走在田間,別人都投來了異樣的眼光,有羨慕的,也有等著看笑話的。“當時機器只能收一行玉米,再原路倒退回來,要不然就會壓著玉米,平時每天能干6、7坰地,那次1天**多收1坰地,機收價格也隨之翻了一番。”說起這些,老苗直對勇猛機械豎起大拇指。“從那以后,勇猛的牌子在我們這兒就打響了,紅星鄉和弓棚子是榆樹興起玉米機械化收獲**早的地方,數量也是**多的,目前勇猛玉米收獲機在當地占有率很高,與這件事情分不開。”
老苗除了是開農機的一把好手外,他還有另一份能耐——給廠家提意見。“盡管那時的勇猛玉米收獲機已能代表當時玉米收獲機的先進水平。但為了進一步改進機械,勇猛每年都會邀請我們去企業參觀、交流,我每次都是帶著建議去的。”說起這些,他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早在2009年,勇猛玉米收獲機的剝皮輥上設有幾個帶爪的剝皮釘,剝皮釘容易磕掉玉米粒,同時破壞玉米頂兒,農戶收完的玉米賣給糧站,玉米品質等級下降,不僅影響農民收入,而且使玉米容易發生霉變。“我就向王世秀董事長提出應改進剝皮釘技術,他采納了我的建議。如今的勇猛玉米收獲機采用了橡膠輥與鑄鐵輥組合剝皮機構,剝皮速度快、剝凈率高、不磕粒,還獲得了剝皮機專利技術,我們用著放心。”勇猛機械以產品的適應性、可靠性為基礎,不斷升級改造,推陳出新,逐漸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主要玉米種植地區站穩了腳跟。
如今,操勞了大半輩子的古稀老人要享天倫之樂,將親手建成的天順農機專業合作社交給了兒孫打理。“只要還收玉米,我們就選擇勇猛,上輩人使用的機器,我們信得過。”老苗的孫子說道,今年,隨著流轉土地面積的增加,他們還將購買三臺勇猛玉米收獲機,為更多的農戶服務。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勇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火明發布于2016-09-04 20:26誰知道,勇猛秸稈回收型,地里秸稈收拾的干凈嗎?誰手里有,15045895997.微信有紅包,謝謝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