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搭上“互聯網+”發展加速度
農機搭上“互聯網+”發展加速度
今年兩會期間,一個新詞備受關注——“互聯網+”。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開啟了“互聯網+”新時代。當農機遇到互聯網,將帶來那些改變?看安徽宿州市埇橋區農機在互聯網風口蓄勢啟航。
“農機通”暢通農民致富渠道。“有了‘農機通’這個‘掌中寶’,農機部門適時主動發送信息,網內互打電話還免費,農民靠農機致富的信心更強了!”該區“農機通”用戶反映。為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為民服務水平,該區農機部門與聯通公司聯合推廣“農機通”項目,為政府有效組織農機化生產提供信息支持,為農民和機手提供各類農機化信息服務。據該區農機局副局長溫海濤介紹,目前,全區已發展‘農機通’用戶900余戶,每年通過‘農機通’手機及短信平臺傳播各類信息15萬余條,輻射帶動周邊農戶10000余戶。
互聯網促進農機科技創新。“打開電腦,就能觀看農機作業實時畫面,監控農機位置與作業質量;輕點鼠標,就能實現機具調度和發布指令。科技創新讓農機也變得高大上了!”該區昌乾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武昌金拍著安裝有深松監控的1854型拖拉機感慨地說。為提升政府的監督管理水平和現代農業生產的精細化水平,該區農機局對農機遠程監控和調度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示范推廣。該系統是基于互聯網和手機客戶端的綜合服務平臺,好比給農業機械裝上一個“智慧大腦”。可實現遠程電視電話會議、遠程農機指揮調度、遠程農機作業質量監控等信息化服務管理功能。同時,免費為昌乾、喜耕田、淮河、磊博等農機合作社的聯合收割機、土地深松拖拉機安裝了車載終端,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信息化助現代農業更上層樓。近年來,該區農機部門不斷試水“互聯網+農機”新模式,著力構建信息化服務體系,通過設立農機化信息網站、農機合作社網站,開通區農機局微信、微博,建立農機生產指揮信息平臺、智慧農民云平臺以及農業科技網絡書屋等方式,實現農機信息的互聯互通。目前,該區年發布各類農機網絡信息4000余條,讓全區130多萬農民搭上了農機化信息“快車”。“農機化和信息化的科學結合,逐步引領農機步入‘信息化’管理軌道,將進一步提升農機服務管理水平,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更上一層樓。”該區農機局局長夏曉如是說。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