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農機時事要聞>>
大農機 大農業 大優勢收藏
大農機撐腰 傳統農業邁向現代化 由于始終圍繞著確保糧食安全,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任務,突出重點,積極創新,快速健康發展的農機事業在支撐我省農業生產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中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
使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目前,我省農村機械整地占95%以上,機械播種占85%以上,我省已連續七年開展了場縣共建、跨區作業,內容涵蓋整地、播種、收獲、產后加工乃至農業訂單等方面的共建合作,共建輻射面已擴展到全省10個市(地)、43個縣(市)、9個農墾分局、71個農場,今年計劃面積1600萬畝,春季完成面積已達721萬畝。隨著農機裝備保有量不斷提升,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徹底改變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方式,提高了農村生產力水平,從根本上推動了農村的生產發展。 促進了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和勞動力的轉移 通過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試點,改變了農民常年來靠天吃飯、向土地要錢的****路子。從已建成并投入農業生產的農機作業合作社運行情況看,合作社所在村80%的耕地都實現了統一種植、連片作業,生產規模逐步擴大,耕地土壤板結的狀況有效緩解;同時還促進了土地合理流轉和勞動力轉移。外出務工農民將土地交合作社經營,在土地收入不減的同時,又增加了務工收入。 為抗災保豐收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條件 多年來,我省大力推行以深松為主體的土壤耕作制度,堅持松、淺,免三年輪耕,大力推進小麥、水稻、大豆秸稈還田和玉米根茬還田,通過秋季深松整地,使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土壤水庫”,蓄水保墑,抗旱防洪,使土壤條件不斷改善,有機質含量保持穩定和提高,同時,大型農業機械在春季實行連片機械化播種,起到了搶農時、奪積溫的作用,確保了我省農業抗災奪豐收和可持續發展。 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農業增產除了先進的農藝技術外,更需要農機技術的實施。近年來我省堅持良種與良法結合、農機與農藝結合,把單項技術組裝配套。廣泛實施的玉米通透栽培技術,水稻稀植技術,大豆壟三栽培、行間覆膜和窄行密植技術等多項優質高效適用技術,都是以農機化技術為載體加以實施,既推動了農業節本增效,又實現了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通過農機標準化作業大豆、玉米、水稻分別畝增產40斤、200斤和100斤。
三大變化 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無霜期短、人少地多、土壤比阻大,黑龍江農業的特點決定對農業機械特別是大型農業機械的依賴性較強,被喻為騎在鐵牛背上的農業。經過5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農業機械化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尤其近幾年來,國家和省不斷加強對農機化投入力度。2003年以來,我省各級財政農機化投資達到68億多元,其中國家投資10億多元,省級財政投資9.36億元,市、縣財政2.69億元,吸引農民自籌資金45.89億元。不斷加大的資金投入力度和扶持政策,使全省農機化步伐得到了強有力的推進,呈現出3個喜人變化:
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截止到2008年末,全省農村農機總動力達到2512.15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長8.8%;拖拉機保有量111.6萬臺,其中80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20311臺,配套農具保有量156.4萬臺,聯合收獲機數量24555臺,機動水稻插秧機達到49318臺,比2007年分別增長17%、9.8%、19.9%和28.6%。 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 2008年我省農村機耕機械化程度達到95.1%;機播機械化程度達到85.6%,其中水稻機播程度達到61.5%,比2007年提高8.8個百分點;機械收獲機械化達到44.04%,比2007年提高4.55個百分點,其中大豆機收程度達84.3%,比2007年提高4.12個百分點,玉米機收9.7%,比2007年提高2.3個百分點;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82.1%,比2007年提高1.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位。 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逐步健全 全省各類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已近18000個左右,其中鄉村兩級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近3340個。2008年新組建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農機作業合作社413個,全省標準化農機作業合作社總數達到1216個,新組建現代農機合作社10個(每個合作社投資1000萬元)。農機合作社的組建,由省里統一招標,縣里統一組織,以村為基點,廣泛吸引農民、大戶、集體經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社會自然人等多方投資進行組建。目前,農機作業合作社的組建形式已經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黑龍江日報)
|
發表于 @ 2009年07月30日 16:04: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