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紅旗嶺農場版塊>>
紅興隆農墾分局紅旗嶺農場開發建設紀實收藏
紅興隆農墾分局紅旗嶺農場開發建設紀實
發表日期:2009年6月12日 出處:紅旗嶺農場宣傳部 作者:唐傳群 劉立明 |
|
美麗山城 綠色稻鄉 紅旗嶺 --黑龍江省紅興隆農墾分局紅旗嶺農場開發建設紀實
三河兩嶺賜與“天然氧吧” 紅塔紅城續寫“紅色情緣”
在完達山的莽莽林海里,座落著一座青山環繞、綠水相依的美麗山城——紅旗嶺農場。她位于黑龍江省東部、完達山西北麓,地跨寶清、饒河兩縣,擁有撓力河、越嶺河、七爾沁河和東風嶺、紅旗嶺三河兩嶺。幾年來,農場將60000萬畝耕地逐年退耕還濕,先后4次接受亞太銀行濕地保護專家組的考察。境內16萬畝撓力河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13萬畝森林將紅旗嶺擁抱成天然氧吧。 紅旗嶺曾是肅慎人居住的地方,滿人入關以后這里被列為金澤圣地禁封起來。因為山里柞樹密布,一到秋天樹上的橡子成熟后落的滿山都是,吸引了成群的野豬、黑瞎子組團聚餐,因為美味還時常發生口角和結伙撕殺,其咆哮聲和受傷后的呻吟聲響徹山谷,于是人們便將其稱為黑瞎子溝。 紅旗農場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它們位于三江平原與完達山山脈交匯處,水系豐富、泡澤連片,水草豐美。是發展生態農業、林下經濟和畜牧業的理想場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群山環繞,山高林密,生長著柞、樺、楊、椴、黃菠蘿、核桃楸、水曲柳等闊葉喬木同紅松、樟子松、落葉松、云杉等針葉喬木混雜相交,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林間藏有:狍、狐、兔、野豬、黑熊等動物,還有珍貴的紫貂、貉、馬鹿,林中盛產:五味子、刺五加、人參、黨參、平貝等大量的珍貴中草藥以及木耳、猴頭、蘑菇等菌類、蕨類植物。2008年12月上旬林中發現東北虎活動蹄跡。撓力河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內更是棲息著丹頂鶴、白枕鶴、白鸛等珍稀水禽,生長著野大豆、黃蘗等國家重點保護瀕危動植物。豐富的物種構成了三江平原典型的生物多樣性寶庫,也豐富了紅旗嶺這座天然氧吧。 紅旗嶺與“紅”結緣**早是滿人因這里的山上產一種褐紅色的風化石,裸露的山坡呈紅色人們便將這里稱為“紅石砬子”、“紅石山”。1946年春,三五九旅王景坤部奉命追殲土匪,在黑瞎子溝將土匪全殲后,在山頂插上了鮮艷的紅旗,紅旗嶺因此而得名。進入二十一世紀,紅旗嶺人有意無意間將新建的座座樓房與平房都用紅色彩鋼瓦罩頂;2007年紅旗嶺人又在當年三五九旅插紅旗的山頭上,建起了黑龍江省境內的****的綜合性多功能的龍江第一塔“紅塔”,紅塔由南方專業建塔的建筑工程隊修建。由于坐落于當年三五九旅剿匪勝利后插紅旗的地方,而且外墻為紅色,塔內有農場開發建設發展史的雕刻,又被農場作為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故稱為“紅塔”。在紅旗嶺農場清澈的藍天白云下,高39米七層八面的紅塔如一支紅色巨筆,在藍天、青山、碧水間續寫著“紅緣”,續寫著紅旗嶺紅色傳奇。如今紅塔已成為到紅旗嶺的人必看的景點,成為了紅旗嶺的名片,成了紅旗嶺農場標志性建筑。 “東城西園”彰顯生態主題 “南湖北塔”凸現園林景觀 2005年以來農場的撐門人們將小城鎮建設作為農場新的經濟增長點來經營,通過小城鎮建設植樹引鳳,招商引資,吸引外來人員來場定居、創業,提升土地價值,做強做大旅游業……,從而實現小城鎮建設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實施中他們按照“科學規劃、現代設計、多元投資、場民共建”的指導思想,堅持“打開場門、市場運行、招商引資、借力發展”的建設思路,借助紅旗嶺農場特殊的環境生態優勢,積極打造城在山中、樓在樹中、人在園中的生態園林格局的園林、旅游、衛生、文化新型城鎮。本著“綠色生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精心設計、體現特色”的原則精心規劃了“辦公、商業、工業、教育、休閑娛樂場”五大園區,從而形成農場小城鎮“東城、西園、南湖、北塔”的獨特園林景觀建設格局。新修水泥路91.25公里,農場場部主次干道、作業站水泥路全部貫通,場部新栽綠化樹21.7萬株,新種草坪3萬平方米,新建北山公園一處、文化健身廣場1萬平方米。場部70000平方米綠地建設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宅間、路旁空閑地及零星隙地,分區分片規劃;綠化樹栽種則依托山勢,沿山、沿路而行。三年間,紅旗嶺農場共建設職工住宅70000平方米,實現城鎮化人口率60%,場部職工住樓房的比例達到53%。如今,走進紅旗嶺農場場部,依山而建的各式兩層別墅式新型住宅和樓房林立,綠樹成蔭,水泥路面遍布場區各個街道,教學樓、學生公寓墾區首屈一指,辦公大樓、職工俱樂部、醫院大樓設施齊全;東城西園、南湖北塔的建設布局已基本形成,半城樓房半城樹的生態園林旅游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春夏秋季,文化休閑廣場歌舞升平、熱鬧非凡,遠遠望去紅旗嶺如一塊鑲嵌在碧玉中的紅寶石,閃爍著秀美山城的迷人光彩。 管理區城鎮化,拓展了城鎮建設的外延。2008年紅旗嶺農場第一管理區從清潔庭院、清潔村莊、清潔街道、綠色城堡式的家園“三清一綠”;以建集中供熱現代新型住宅、改廁、改圈、改廚“一建三改”和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機管理服務中心、糧食晾曬存儲場及提升現代生活水平的熱網、電網、水網、寬帶網、有線電視網入手。從實處著眼,從職工群眾**愿意做的事情著手,開始“三清一綠”的“形象建設”、“一建三改”的“后院革命”和“兩場五網”的打造“新生活”。新建標準住宅14戶;維修改造原有住房83戶;新建統一標準彩鋼倉房13棟;宅門前統一鋪裝了彩磚。新建了集中供熱、污水提升站各一座。新建占地1萬平方米的高標準現代農機管理服務中心一處。修繕了曬場庫房、化驗室、警衛室。還新鋪通信電纜900延長米,進戶電纜100對;新鋪有線電視線路、互聯網寬帶2840延長米;改造電力線路3000延長米;新鋪自來水管道2200延長米、供熱管道1750米;排水管線1760延長米。硬化管理區內道路8條。配套中心路兩側石砌排水溝1250延長米,安裝路燈20盞。管理區內新栽綠化大苗10000株小苗2.7萬株,綠籬1萬延長米,新建綠地8000平方米……。將過去的雜亂不堪的舊宅土路,人畜混居的小山村,打造成了北方邊陲“第一村”,實現了職工群眾的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山雞”變“鳳凰”的涅磐。現代生態家園建設,不僅給職工群眾帶來了思想上的“革新”和行為上的“求變”。而且對糞土亂堆,柴草亂放,畜禽亂跑、封建迷信、賭博現象等這些農村的“痼疾”,也被“三清一綠”、“一建三改”、“兩場五網”的春風蕩滌得了無蹤跡,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秀美的鄉村風景隨處可見。步行在新農村建設省級試點管理區紅旗嶺農場第一管理區的鄉間“小路”上,水泥路通向一戶戶農家小院,院里干凈整潔,偶聞雞鳴牛哞而不見其影,嶄新的民居、寬敞的街道、配套的設施,紅瓦、彩墻、牌樓、雕塑掩映于鮮花綠樹叢中,門前的空地上,花草飄香。既保留了這里原有的鄉土氣息,又融入了服務功能和設施齊全的現代建設風格。嶄新的紅瓦白墻的居民住宅,住宅門前鋪裝著彩磚、綠籬和藍瓦白墻的統一標準彩鋼倉房,整齊劃一地掩映在綠樹花叢和草坪間……。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單位第一管理區已成為墾區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以稻治澇”譜寫水利神話 “三化一管”建起綠色稻鄉 到了每年的8月,陽光將紅旗嶺農場高高的紅塔山下22萬畝水稻映照的格外碧綠,從山里林中流出的清澈見底的撓力河、越嶺河、七爾沁河、牙克河河水,沿三條50000延長米的灌渠按照紅旗嶺人的意愿靜靜地流淌在田間。而訓服她們原本一億元的投資,紅旗嶺人神話般地僅用了三千萬。 紅旗嶺農場因河多水災嚴重等地理原因,黑龍江農墾總局當時先易后難于1958建場。全場平均海拔52—56米,人們形象地比喻說:“紅旗嶺人是在臉盆里種地。”多年來農場飽受澇災之苦。 “以稻治澇”是農場****的出路。然而這里盡管地勢低洼,可是地下水資源卻十分匱乏。上世紀末,曾有專家測算:“紅旗嶺農場只能種植水稻3—4萬畝,如果大面積 “旱改水”,就必須實施河水灌溉,而建設灌渠需要資金一億元。” 然而,聰慧、勤勞的紅旗嶺人用5年時間,僅用自籌的3000萬,先后自行設計改造了20000延長米的紅旗灌渠,在紅巖、小梨樹、第十五作業站、第十六作業站等地建起了三級提水站,充分利用境內的撓力河、七里沁河、越嶺河、牙克河的河水,使農場的水田種植面積猛增到現在的22萬畝,打造了引渠灌溉22萬畝水田的水利建設“神話”。將過去給企業、職工不斷帶來災害的“洗臉盆”,改造成給企業、職工不斷生財的“聚寶盆”。現在,每年可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大米 13萬噸,成為三江平原上的“綠色米都”。 水稻種植緊緊圍繞“三化一管”為核心,即生產全程機械化、品質優質化、旱育壯苗模式化、本田葉齡診斷管理模式。旱育壯苗技術12項,統一供種、統一浸種、統一包衣、秸桿還田、飛機航化作業、深松免耕等已成常規技術,大豆平均畝產150公斤,水稻平均畝產600公斤。 2007年紅旗嶺農場通過了ISO9001和ISO14001國際質量、環境雙體系認證,實現了管理與國際接軌。如今的紅旗嶺農場已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溝、渠、路暢通,橋涵配套齊全的生態農業體系;水旱田生產全程實現了機械化, “百畝方、千畝片、萬畝帶”和高產高效科技園區,每一片農田就是一處風景,標準化作業、現代化管理,使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經濟優勢,為農場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每一塊示范田、示范帶、高產攻關示范區都成了科技人員的舞臺、良種良法和先進技術的展臺、職工群眾學用新技術的看臺,辦成農場發展特色、高產、高效農業、實現倍增計劃和跨越發展職工群眾的田間課堂。 經過三代人的開發建設,農場已發展成為占地面積63.4萬畝,擁有耕地27.5萬畝、森林13萬畝、濕地16萬畝及大片宜牧草原、優質水域。農場1.5萬人口,年產糧豆 14.5萬噸,實現社會總產值6.6億元,人均收入1.6萬元。是一個以經營農業、加工業、畜牧業為主的綜合性大型國有農場。形成了以農場為中心的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金融、通訊、交通網絡。農場27.5萬畝耕地完全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22萬畝水田均為原始河水灌溉,年產綠色優質水稻13萬噸。目前紅旗嶺已種植國家認證的綠色有機水稻10萬畝,歐盟認證的有機水稻2萬畝。農場已建成14條大米生產線,年加工能力15萬噸,農場“五星湖”、“七爾沁”牌優質大米已銷往俄羅斯、香港、澳門、內蒙古、河南、河北、陜西及沿海各大城市。 “多業并舉”綻放經濟百花 “七點一線”打造永恒產業 紅旗嶺農場被連綿起伏的完達山所環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撓力河、七爾沁河、越嶺河三條河流穿境而過,豐富的資源,為發展自營經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農場規模發展的林下經濟:林下參、五味子、地栽木耳及黑蜂、林下雞、豬等立體生態養殖和以狐貉為主的自營經濟特色養殖也已成為農場經濟新的增長點。 近幾年來,紅旗嶺農場把發展自營經濟納入職工群眾增收致富促倍增的重要渠道。在農場黨委的帶領下,農場工會精心組織,采取“統籌規劃,政策扶持,協會引導、規模經營,典型引路,全面服務”的戰略性措施,使全場的自營經濟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五味子、林下參、白瓜子、地栽木耳等種植業;黑蜂、跑山雞、狐貉等生態特色養殖業蓬勃發展,燒炭、木材加工等綜合開發利用越走越好,自營經濟已成為農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產業。 紅旗嶺農場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積極引導扶持職工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加工等自營經濟,逐步拓寬職工群眾致富增收渠道,多元化地發展引領著職工群眾步入了致富增收的快車道。 如今,在紅旗嶺農場燒炭、種參、養魚、放蜂、雞飛狐跳……,自營經濟已形成了“千家萬戶”齊動手、“百花齊放”促倍增的喜人景象。2008年底,全場自營經濟產值實現了9000萬元,總利潤3900萬元,從業人數3210余人,從業戶數1800戶,從業人均收入12150元。 建設生態旅游城鎮,借紅旗嶺擁有三河兩嶺天然的生態優勢,把旅游業作為替代產業來發展,作為未來農場經濟的起勃器和加速器納入紅旗嶺重要建設日程。并于2006年開發建設匯集了登山、爬塔、下水、蕩舟、觀鳥、品魚、賞瓜、采果、觀荷、采菱、瞧霧海、瞅萬雁齊飛、觀看濕地美景、體驗現代農業示范區、綠色有機產品生產線等項目的“七點一線旅游觀光帶”。即五星湖灌區綠野餐飲游樂園、紅旗嶺大自然濕地觀賞區、特色農業觀光園、邊陲第一村新農村風貌、北山公園、北疆紅塔、南湖美景、紅旗渠山水風光的“七點一線旅游觀光帶”。 讓紅旗嶺的青山綠水成為了紅旗嶺人民儲蓄的GDP,讓紅旗嶺的藍天沃土成為了紅旗嶺人民永恒的不動產,讓紅旗嶺的資源得到了永續利用。現在的紅旗嶺已由過去的小山村一舉變成了塞北明珠! 紅旗嶺農場以文明誠信、和諧合作、追求卓越、爭創**流的企業精神,以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才興場、科技富民、品牌創效”發展戰略;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旋律,充分發揮資源、地緣優勢,堅定不移走好農業產業化、農區工業化之路,走好開放開發、招商引資之路。農場良好的人文基礎、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寬松的投資環境,必將成為發展的熱土、興業的寶地、投資的樂園;紅旗嶺農場1.5萬人民歡迎一切有識之士來這里投資開發、同謀發展、興建偉業!
場部街景
農場標志性建筑--紅塔
輕紗薄霧溢滿城
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單位---第一管理區
濕地風光---鳥的樂園
| |
發表于 @ 2009年06月12日 14:59: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