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農機裝備標準化>>
“中央強調信心,我們落實責任”,這就是墾區的格局觀。 ——隋鳳富
記者感言:設施農業屬于高投入高產出的新型產業。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使傳統農業逐步擺脫自然的束縛,走向現代工廠化農業生產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農產品打破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實現農產品的反季節上市,進一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的有效方法。
農業機械化—— 黑龍江墾區用世界**流裝備武裝的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是以農業機械化為物質技術基礎的農業。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國家農業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多年來,墾區堅持以農業機械化為先導,本著“總體布局、分步實施、階段推進”的原則,從1978年開始,墾區就在全國農業系統率先利用外資,引進當時世界先進農機裝備,進行現代農業化試驗,創造了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使墾區成為當時全國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窗口。之后,又利用世行貸款、補償貿易、黑字環流、外國政府貸款等項目,先后建成了3萬畝、30萬畝、30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終完成了3000萬畝耕地的現代農機裝備任務,使墾區的農機裝備始終位居國內領先水平。
大機群收獲
近幾年,為推進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墾區又集中從國外大批量引進智能化大型農業機械,重點裝備了226個、面積在3-5萬畝的現代農機示范區,實現墾區農機裝備水平又一次質的飛躍。這些現代農業機械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精量播種、變量施肥于一體,一次完成深松、淺翻、整地、播種、和墑、鎮壓等六項作業,使墾區的農業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紅星農場通過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農田地理信息系統和RS遙感系統,以高科技投入和管理獲取資源的**大節約和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據農場的同志介紹,現在播種、施肥,大馬力拖拉機只要到地里走一趟,一次完成,并且還能根據地塊的高低、土壤肥力和濕度,自動進行變量播種、施肥。起初,人們對這些龐然大物并不認可,有一年播種期春雨連綿,眼看著地就要種不上,可大馬力一上,過去20天的活兒,三五天就結束了。
圍繞著農業結構調整,在更新提高旱田機械化的同時,近兩年,黑龍江墾區還大力發展水稻生產機械化,新增水田拖拉機2905臺,插秧機10502臺,收獲機3000余臺,使水稻育秧播種、插秧和收獲三個薄弱環節連年有突破, 1600萬畝水稻全部育在高產期,插在高產期,收在豐產期,保證了水稻種植面積超千萬畝,單產超千斤。
現代裝備整裝待發
目前,黑龍江墾區的農業裝備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到2008年底,墾區擁有農機資產總值87.52億元,凈值64.7億元,農機總動力達564.3萬千瓦,農用大中型拖拉機4萬多臺,聯合收獲機1.49萬臺,農用飛機50架,形成了從田間到場院、從地面到天上的中國**大的農業機械群。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實現了由初級農業機械化向高水平農業機械化的過渡。
高度的農業機械化,創造了與世界比肩的勞動生產率,促進了職工增收。據統計,自1985年以來,墾區農業職工人均生產糧食由6.6噸增加到35.4噸,增長5倍多,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農場家庭職工人均純收入由453元增加到9525元,增長近18倍。
高度的農機化,推動了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關系的變革。目前,墾區35%的規模家庭農場經營了墾區82%的耕地,旱田經營規模一般在戶均450畝左右,水田經營規模一般在戶均200畝,經營旱田和水田面積**大的家庭農場分別1萬畝和1500畝,平均經營土地200畝,相當于荷蘭水平。適應土地規模經營的新變化,墾區實施了以“撤隊建區”為重點的生產關系層面的改革。撤消原有2241個生產隊建制,集中設立了108個社區管理機構和500個管理區,累計壓縮管理人員1.27萬人,減少費用開支4.6億元。
高度的農業機械化,增強了墾區走出去進行跨區作業的能力,帶動了周邊農村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年初以來,墾區已在全省500萬人口地區和1/3的地域范圍,開展了以農機代耕作業為重點的場縣合作共建。今年,累計出動農業機械5843臺,完成代耕、代種和承租經營農村耕地面積1540萬畝。以農機作業為載體,墾區先進的農業生產模式推廣到地方農村,直接帶動了周邊農村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經不完全測算,農墾的現代農業機械與農村現有機械相比,節省燃油20%,畝均節約作業成本2—3元,增產5—10%,畝均增收100元以上,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受到了農民的普遍歡迎。
發表于 @ 2009年10月09日 08:44: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