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親情的“姐弟情”
——記省級道德模范之星王雁琴
(通訊員:李亞軍、李東風、林安福)走進景色宜人的八五三農場第四管理區八作業站,人們在留戀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風光的同時,也給一位“康金環”式的北大荒女性所折服,她就是省級道德模范之星王雁琴,正是她十五年如一日關愛照顧一位殘疾人的“姐弟情”,折射出北大荒精神的魅力所在。
“姐弟情”源于她的一份愛心
現年43歲的王雁琴生長在素有“北大荒精神”發源地的八五三農場第四管理區第八作業站,父輩們的精神熏陶加之自身所具有的性格所致,使她對人活著就要有意義多了一份理解和認識。1980年3月,已在第四管理區八作業站工作的她結識了下肢癱瘓的殘疾孤兒劉文智,至今的王雁琴仍清醒記得那難忘的一幕:當時承擔著連隊伙房做飯工作的我,承擔起了給雙腿殘疾的孤兒劉文志送飯的任務。當我第一次端著一盤飯菜邁進劉文智房門時,一股難聞刺鼻的氣味把我熏了出來,接著就想嘔吐,緩過這口氣后,我從半開著的門縫看到一坐在那里,蓬亂的頭發,臟兮兮、無法看清面目的人,當時腦子里真有點后悔來送飯,但看到劉文智可憐的樣子,又有點不忍心。于是,還是憋足了勇氣送進飯菜就跑了出來。回到家的我曾猶豫過,彷徨過,苦悶過。但是隊領導的囑托和劉文智那弱小的癱瘓之身,又勾起我的憐愛之心。現年38歲的劉文智,自小患小兒麻痹癥**終奪走了他站起來走路的自由,劉文智的衣食起居全靠家人照顧。上世紀九十年代,他的父母因病雙雙離開人世。家在山東老家的親姐姐、弟弟也應無力照顧弱智殘疾的劉文智,他成了沒人管的“孤兒”。
望著小她5歲的劉文智的可憐樣子,自小生就的北大荒人的關愛之心,增強了她關愛劉文智的勇氣和信心。于是走入了劉文智住的小屋,打掃房間,給他換洗衣服,給他理了長長的頭發,開始照顧殘疾孤兒劉文智的辛苦之路。自打承擔起了送飯的義務,王雁琴每天早、中、晚都會準時把熱乎乎的飯菜送到劉文智的小屋,每一次送飯,懂事的文智總滿含情感地對她說:“謝謝大姐姐,你是好人。”時間長了,王雁琴也把文智看成是自己的一個小弟弟,自然地把照顧他看成了自己應盡的一份責任。
“姐弟情”鼓起了他的生活勇氣
在以后的期間里,因工作需要隊領導先后按排過三個人來照顧劉文智,都因種種理由推遲不干了,他又成了“照顧”的擺設。92年的一天,我路過劉文智住處,情不自禁的走了進去,被眼前的情意驚呆了,滿屋亂七八糟,縮卷在一團的劉文智見我進來喊了聲:“大姐,我餓了。”就哭了起來。此時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趕忙回家給他做了一碗雞蛋面,又給他燒了一壺水,把屋里收拾干凈,從那天起,我又開始了照顧劉文智,不管是刮風下雨,一日三頓飯,有時晚上還要去看一看劉文智,為了讓劉文智能吃上熱呼呼飯,我總是飯一做好,盛出來就立即給他送出。冬天怕飯菜涼了,我都要把飯放在懷里用棉衣裹著。
劉文智胃不好,雙腳由于壞死而潰爛,因此常年藥總不斷的。我每次到農場或讓別人捎上大包的消炎、止痛等藥,給他備著,為了增加他的營養,經常給他調劑生活,冬天一到,我會包上不少的餃子,餛飩、包子冰上,給他下著吃,農忙時,為了不讓文智餓著,早上我給他買油條,麻花這些文智愛吃的早餐,而我的一家三口卻吃點昨晚的剩飯,中午別人都嫌累不愿回連隊,帶點飯吃,可以在地里休息一會,而我總是急匆匆往回趕,到小賣店買幾個熱包子給文智送去,而自己回家用熱水泡塊饅頭,夾塊堿菜,吃完又下地干活去了。
也正是靠著我的關愛和各級組織的照顧,使失去家的關愛的劉文智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王雁琴的精心照顧他于今年上半去世。
“姐弟情”讓她失去了親情
自打結上這個窮“親戚”后,王雁琴的身邊人對她的態度也變了,風言風語的話語刺激著她的神經,然而這一切并沒有動搖她關愛劉文智的決心和信念。
有一次,一個陪王雁琴給劉文智送吃的姐妹愣被屋里的味道熏的跑出來,沖著她直嚷:這那是人干的活,給我再多的錢,我也不會去伺候他。經常有姐妹說她:“雁琴,你是天下找不到的傻女人,伺候你自己的老公也沒有這么上心呀!”這番話的確使王雁琴心酸。有一年,她母親病重住進了農場醫院,當時的她本應在母親的病床前伺候上幾天,但是想到文智要吃飯,要照顧,王雁琴職能早上座客車到醫院匆匆看望了一會母親,又坐客車當天返回了劉文智的身邊,母親很難過地說:“我養你二十多年,還不如你對一個殘疾人親呀!”
由于王雁琴每天堅持給劉文智送飯照顧,以至于難得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過頓熱呼呼飯,面對丈夫和孩子的怨氣,王艷琴心里充滿了內疚感覺。然而生活有時是非常殘酷的,2007年6月27日,身患腦血栓的丈夫住進了醫院,可是為了劉文智每天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她只能每天往返于相聚五十里的路上,直到三天后丈夫去世也沒有留下一句話。
發表于 @ 2009年10月19日 09:3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