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雜談>>
農機手的煩心事兒 葉 荻 |
眼下正是秋玉米收獲季節,山東章丘地區的農機手老李早就做好了準備,新添置了一臺玉米收割機。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青紗帳似的玉米一排排地倒下去,飽滿的大棒子變戲法似地瞬間出現在收割機的后斗里。半晌的工夫,原來要人工忙活好幾天的玉米地就收完了。
老李直夸國家的政策好,這臺2萬多元的收割機國家補貼了30%,自己才掏了1萬多元。今年麥收,他和同伴“南征北戰”參加跨區機收,賺了不少錢。收完玉米,緊接著就是水稻。老李盤算著,現在各地對農機的需求量都很大,趁著政策好、年景好,爭取今年多賺點兒錢,明年再買臺大農機。 但是,老李和同伴們的煩心事兒也有不少。噌噌上漲的油價就是他們**大的心病,柴油價格去年4元多,現在則漲到了6.1元,而在一些小加油站,柴油價格已經到了6.7元。老李算了一筆賬,他的農機一天開足馬力需要100來升的柴油,光油價上漲這塊兒每天就增加成本100多元。老李還擔心,到了收獲高峰期能不能足量加上油?走到半道上,機器出了故障咋辦?三夏時有的地方出現過攔截、爭搶農機手的情況,秋收時作業秩序會不會好一點兒? 農業機械化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這幾年,中央財政逐年加大農機具購置補貼投入,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大發展。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機耕、機播、機收總面積達14.5億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3.8%,比去年提高1.3個百分點。 盡管成績喜人,老李們的煩心事兒反映出我國農機發展仍面臨不少問題。比如,基層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不強,市場化、社會化服務規模比較小;農民所需要的機械和售后服務還不能得到充分滿足,農機裝備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科技含量低;農機產品價格和作業成本大幅度提高;農機推廣體系、安全保障體系、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基礎薄弱等,這些都制約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影響到農民使用農機的積極性。 發展農業機械化,政府重在政策引導和資金補貼。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燃油補貼、農機信貸、稅收優惠、農機保險等內容的扶持政策。還要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對買農機、科研推廣培訓、作業用油、服務體系建設、機庫建設等給予相應扶持。此外,積極推進農機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是形成農機發展長效機制的重要措施。 “三秋”農業生產已經拉開帷幕,希望農機手的煩心事兒會越來越少。(信息來源:2008年9月21日 《人民日報》) |
發表于 @ 2008年09月22日 09:42: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