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農機時事要聞>>
全國農機化質量工作會系列報道之二: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成績斐然 |
在全國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會議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對全國農機系統在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他在講話中指出: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農產品供給能力大大增強,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優化,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村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發展活力不斷增強。30年來,全國農機系統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關于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深入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緊緊圍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這個中心任務,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農機工業制造能力不斷增強,農機裝備總量穩步增長,機械化作業水平持續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在提高農業機械化質量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解放和發展農業農村社會生產力、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法律法規建設不斷加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機械產品質量、作業質量、維修質量、服務質量方面的法規建設不斷加強。特別是以2004年公布實施的《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為標志,農業機械化質量法律規章建設進一步加快,為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規依據。圍繞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部先后制定了《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辦法》、《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農業機械質量調查辦法》和《農業機械投訴監督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一些省區市也制定了地方性法規規章。江蘇、黑龍江、廣西、山西等省區市制定了相關的農業機械質量管理辦法;江蘇省修訂了《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對農機產品的試驗鑒定、產品質量責任、投訴體系建設、標準化建設、推廣銷售和維修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黑龍江、遼寧等省還制定了農業機械作業質量管理辦法;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總體進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階段。 二是評價監督體系逐步完善。農機系統以試驗鑒定、質量投訴、質量認證、質量調查、職業技能鑒定和維修管理為重點,著力構建和完善農業機械化質量評價監督工作體系。目前,全國已擁有部、省和地(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52個,累計對1萬多個產品進行了推廣鑒定。建立了部、省、市、縣各級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監督站1348個,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的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監督網絡。農業部組建了中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中心并加強了工作站建設,對近400個產品和企業開展了合格認證、強制認證和體系認證。河南省成立170個農機質量監督投訴站,甘肅省建立了投訴監督機構101個,山東、新疆、內蒙古等地也完善了省市縣三級投訴網絡,四川、遼寧等省開展了財政補貼機具的質量調查工作,遼寧省從2006年起累計調查800多農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并及時通報。評價監督體系的不斷完善,有效維護了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力促進了農機化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是支撐保障能力明顯提升。長期以來,農機管理部門和農機鑒定檢測機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改造試驗條件,加強人員技術培訓,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科學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標準制修訂工作得到加強。以技術標準、作業標準、管理標準和服務標準為主體的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初步形成,共發布實施標準159個,公布重新修訂的部級鑒定大綱54個。全國共建立了農機職業技能鑒定站41個,發放證書31萬張。黑龍江省結合農機合作社建設,制定了40多項農機作業、生產、維修的技術標準;吉林省結合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制定并發布地方標準20多項;浙江省結合地方特色,制修訂茶葉加工機械等標準21項,河北、湖北、新疆、青島等省區市也制定了地方作業標準。北京、山西、安徽、甘肅、陜西等省區市積極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河北省以農機維修工人技術培訓為重點,培訓考核5萬余人,提高了農機維修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有效保障了農業機械化質量。 四是質量工作效益初步顯現。各地通過開展推廣鑒定、選型鑒定、專項鑒定、質量跟蹤調查和安全普查等工作,大力提升農業機械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取得了良好成效。抽樣統計顯示,我國谷物聯合收割機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從十年前的8.8小時提高到現在的40小時以上,主要農機零配件產品質量抽樣合格率也有所提高。農業機械化質量的不斷改善,降低了農機使用成本,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為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吉林省農機部門積極配合省質檢部門、工商部門開展農機產品市場檢查,檢測農機及零配件樣品4萬多個,產品合格率比改革之初提高了20個百分點。廣東省農機質量調查顯示,農民對聯合收割機損失率、含雜率、破碎率和作業效率滿意度達到96%,反映植保機械質量良好的占97.4%,農業機械質量狀況基本可以滿足當前實際生產的需要。 多年來的工作實踐,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規律的認識,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一是必須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建立依法管理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的長效機制;二是必須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質量體系建設,為做好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提供組織保證;三是必須加強農業機械化質量能力建設,為做好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四是必須依托質量提升效益,保障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 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認識還不夠到位。一些地方還沒有把質量工作擺上推動農機化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能尚未得到全面履行;有些同志把農業機械化質量片面理解為農機產品質量,對其豐富內涵的認識不夠深入。二是發展還不夠平衡。地區之間工作推進程度存在不小差距,影響了農業機械化質量整體水平的提升;對農機產品質量和作業質量重視程度較高,維修質量和服務質量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體系還不夠健全。投訴監督體系、維修體系、標準體系、職業技能鑒定體系還不完善,農機科技含量低、機械故障多、安全隱患大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四是保障還不夠有力。農業機械化質量基礎設施落后,工作經費投入不足,與農機化發展水平和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仍不相適應。 |
發表于 @ 2008年09月21日 09:42: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