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團位于五家渠城北30千米,北緯44°18′55″~44°40′00″,東經87°25′05″~87°36′05″。東起老龍河與一○二團場交界,西至鄧家大溝與共青團農場、昌吉市大西渠鄉接壤,南起猛進干渠九支排、沙山子水庫與一○一團場相連,北至望桿子,向東延伸于白家海子、青草嶺子、東道海子北邊緣。東西寬12~18千米,南北長40千米。地下水分布廣,含水層多,水質好。由南向北,水層170~300米,其流向與地勢坡降一致。無霜期162天,≥10℃以上積溫3490℃,日照2955.2小時。礦產有石灰石、芒硝、石英砂、煤炭。
前身五十一團是一支在解放戰爭時期組建起來的部隊。1947年10月在山西省組建成晉綏軍區補訓團,1948年2月,編為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新四旅第三團,計3個營12個連2500余人。1949年1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二兵團第六軍十七師五十一團。1952年冬,五十一團在乾德縣甘州宮,留子廟一帶墾荒。1953年6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十六團進入蔡家湖開荒生產。1961年西戈壁農場入,1969年改名農六師一○三團場。駐場單位有郵電支局、工商所、稅務所、氣象站、新華書店、派出所、保險公司等。
土地面積545.56平方千米(昌吉市境內385.26平方千米,米泉市內160.3平方千米),耕地9936公頃。總人口1.71萬,5259戶。其中漢族1.64萬人,回族552人,蒙古族6人,維吾爾族2人,其他民族179人。從業人員6390人(國有5260人,個體1130人)。團場經濟以農為主,多種經營,主產糧食和瓜類、棉花、油料。有農業連隊15個。
甜瓜每年種植2550公頃,成為團場經濟支柱。畜牧業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2000年牲畜存欄1.82萬頭。工業主要產品:煤炭、保溫磚、紅磚、耐火磚、紙箱、發泡沫、打包帶、白酒、腸衣、食醋、面粉、食用油等。古湖特曲酒、紅磚、保溫磚獲部優、區優產品稱號及自治區新產品金馬獎。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8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541萬元,第二產業1714萬元,第三產業2225萬元,人均收入1619元,勞均收入2326元。
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7所。在校學生2471人,教職工224人。醫院1所,病床100張。連隊衛生室25個,衛生技術人員131人,其中醫生79人。1995年8月建成有線電視臺,1997年開通調頻廣播。至1996年底,取得各類科研成果31項,其中國家級1項,部級5項。自治區級9項,兵團級2項,師級14項。
蔡家湖鎮
一○三團場部駐地,鎮區面積4平方千米,隸屬五家渠市。清光緒年間,有3戶蔡姓人家在此居住,原是一片葦湖洼地,取名蔡家湖。1952年冬,五十一團駐此墾荒。2000年2045戶,6363人,住宅面積:土木66858平方米,磚木12997平方米,磚混4281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13.2平方米。1983~1996年建成:職工文化中心2400平方米,辦公樓2400平方米,中學實驗樓713平方米,小學教學樓1710平方米,小學實驗樓1420平方米,科技樓1800平方米,幼兒園1230平方米。商貿城2768平方米。醫院門診樓1587平方米。街道17條,巷41條,機耕路4100米。1974年通高壓電。1982年供用自來水。電訊:1953年10門磁石式交換機1臺,裝機9部;1957年50門磁石式交換機1臺,裝機30部;1973年4月與師部開通單路載波電話,增加中繼線1對。1994年安裝2XT—2000A數字程控交換機1臺。駐鎮單位:農行營業所、郵電支局、工商所、稅務所、派出所、氣象站、新華書店。2000年轄13個自然村。
發表于 @ 2008年09月13日 00:51: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