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農業機械化現狀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農業在保障農產品供給、保證食品安全以及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中國政府積極致力于農業的發展。我們用占世界7%的耕地,為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一些特色和優勢農業產業帶正在形成,農業結構更加協調。一批新品種、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農業科技進步不斷加快。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穩步發展,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在家庭承包經營體制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穩步提高。1949年,全國農業機械裝備總動力只有8.01萬千瓦,農用
拖拉機只有117臺,一些大型農業機械如
聯合收割機、農用載重汽車基本上是空白。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農業機械擁有量增長了上千倍,有的品種甚至數萬倍。截至2003年底,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億千瓦以上,農業機械原值達3362億元,農用拖拉機保有量達1494萬臺,拖拉機配套農機具2292萬部,聯合收獲機械36萬臺。
(二)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建國初期,農業生產主要靠人畜力勞動,機械化水平不到1%。而2003年,完成機械耕地面積60943千公頃,機械播種面積40714千公頃,機械收獲面積27360千公頃。機械化耕地、播種、收獲水平分別達到46.8%、26.7%和19%。
(三)農機服務領域不斷拓展。農業機械服務領域由原來的農田作業,逐步向產前和產后延伸,向其他領域擴展。一大批設施農業設備、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畜牧業機械、林業機械、植保機械、運輸機械、農田基本建設機械等迅速增長。溫室面積達到69億平方米,田園管理機達到4萬臺。
(四)農機作業向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發展。中國農戶種植規模小,家家戶戶購買農業機械不經濟,也沒有必要,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顯得尤為重要。以1996年開始的全國性跨區機收小麥為標志,中國的農機作業向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發展。1996年以來,中國有關部門大力配合,利用從南到北小麥收獲的時間差,組織開展了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小麥作業,使聯合收割機使用時間從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一個多月,提高了聯合收割機的利用率,既滿足了農民的機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購機者效益,促進了小麥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聯合收割機保有量的增加。1994年,全國聯合收割機僅有6萬多臺,而2003年達到了36萬臺。小麥機收率由1995年的47%提高到2004年的82%。小麥跨區機收帶動了小麥播種及其它作物機械化生產向市場化、社會化的發展。各地農機作業協會、合作社以及作業公司不斷涌現。
(五)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近年來,國際上不少大型農機企業看準中國巨大的農機市場,與中國有關部門和企業合作,在中國開拓事業,取得了雙贏的佳績。國內一些大型企業,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力度,推進了國產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提高。為鼓勵大型農業機械的進口,國家還制定了優惠進口稅收政策。在中國舉辦類似于今天的展覽會,也是農機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形式,我們積極支持這類活動在中國開展。
二、中國農業機械化未來發展
眾所周知,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農機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國民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傳統農業將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將進一步加快,農民擺脫繁重體力勞動的愿望將進一步增強,必將擴大對農機化的需求。展望未來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好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于2004年6月25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并于今年11月1日實施。該法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對農業機械化的促進職責,明確了對農機科研開發和生產、農民購置農業機械、農機作業服務和保障產品質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該法的頒布實施,進一步改善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將極大地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促進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普及應用,對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將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二是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需求進一步擴大。主要是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技術和經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在小麥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糧食機械化技術需求將主要表現在:水稻生產工廠化育秧技術、高速插秧技術、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技術,適應多個地區、不同行距的玉米聯合收割技術。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需求主要集中在種植、管理和收獲等關鍵環節。如:棉花機械化播種或移栽、采摘,薯類、鱗莖類作物的種植和收獲機械,油料作物和糖類作物播種、收獲機械化技術。
三是畜牧業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將有較快發展。圍繞提升畜牧業生產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重點推廣草原改良、人工草場建設和農區秸稈利用機械化技術,廣辟飼料來源;推廣奶品采集機械化技術,提高奶業生產衛生安全控制能力;加快畜禽養殖環境控制機械化發展,為畜牧業安全生產創造條件。這方面的技術裝備將有較快的發展。
四是設施農業生產機械化技術與設備將會得到較快發展。發展設施農業是實現農產品“高效、優質、高產”和均衡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為鞏固和提高果蔬生產的競爭力,促進果蔬產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生產,節能型設施農業裝備、移栽機具、監測與調控設備、土壤消毒滅菌設備以及無土栽培設備等將會得到較快發展。
五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機械化技術需求將進一步擴大。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與保護環境的農業機械化技術需求將加大。主要包括:保護性耕作技術、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以及節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種、高效安全施藥、農產品安全生產與加工裝備等機械化技術。
六是農機的升級換代技術需求強勁。中國農機技術水平總體質量不高,技術含量低,中小型機械多,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強、操作方便的大型機械缺乏。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業規模的擴大、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強,對先進適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農業機械的需求將不斷增加。這類機械的開發、引進和生產將是農機技術升級換代的重要內容。
發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13:11: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