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做出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策,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和首要任務。這既給農機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機化是現代農業**基本、**顯著的特點,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首先發展農機化,這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農機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
現代農業,是繼原始農業、傳統農業之后的又一個農業發展新階段。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是農業勞動生產率,而農機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農機化水平是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農機化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農業生產規模、生產效率的限制,實現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要求,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力水平,推動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規?;a業化,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要素。綜觀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的發展歷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均以農機化為前提,農業固定資產的大部分是農業機械,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作業都是靠機械設備來完成的。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我國平均每千公頃耕地上
拖拉機使用量只有6.4臺,而日本為470.8臺,韓國為103.7臺;我國平均每千公頃耕地上
聯合收割機使用量只有1.6臺,而日本為248.7臺,韓國為49.4臺。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形成農業競爭力的核心能力,必須大力發展農機化,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和集約化水平。沒有農業的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
農機化是應用農業科技的主要載體
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關鍵是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由單純的資源依賴型向科技推動型轉變。實踐證明,現代科學技術每向前發展一步,其在農業中的擴散與應用,都帶來了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農業機械是科技的物化,是農業新技術有效實施和廣泛應用的主要載體。大面積地推廣應用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秸稈還田、節水灌溉等農業節本增效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離開機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進行搶收搶種、抗旱排澇、大規模病蟲害防治,以及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農業生產活動,增強農業的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必須依靠機械化作業才能得到較好的實施;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農業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單位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約能耗和改善生態環境,也必須借助機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實施和廣泛應用。有關調查顯示,農機化在農業增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為25%,農機化在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提高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梢哉f,發展現代農業靠科技,科技應用離不開農機。大力發展農機化,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直接、**有效的途徑。
農機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農民收入水平,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農機化是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因素,與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息息相關。已經實現農機化、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由于農業機械的不斷創新和廣泛應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均小于8%,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在2%~5%之間,而我國農業勞動力占全國勞動力的比重為46.9%。無論從國外還是國內的情況看,農機化水平高的地區,農民收入也比較高,生活相對富裕。大力發展農機化,一是可以發揮農機的增產、增效功能,直接創造財富。實行機械化作業,既能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品質,還可以節約種子、水、肥料、人工等生產要素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效。二是可以發揮農機的替代功能,轉移農村勞動力。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還能夠促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拓展農業外部的就業和增收空間。發展農機化的過程,就是農業生產通過“增機、減人、增收”的過程。三是可以發揮農機的吸納功能,安置部分農民實現農業內部再就業。山東省農機社會化服務規模日益擴大,通過發展農機化已經吸納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事農機服務業,培育了一大批從農業勞動者隊伍中派生出來而尚未脫離農民范疇的農機大戶、農機作業公司、農機服務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在提供蘊藏巨大商機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發家致富。經營農業機械已經成為當今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農機化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農業機械是先進的生產工具,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發展農機化,實質上是一場生產手段的技術革命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是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農機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一是可以極大地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文明生產,體面生活”。農機化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推動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將農民從繁重的農業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夠充分地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進農業勞動者文化素質的提高,造就新型農民。實現農機化的過程,要求農民必須具備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質和修養,才能較好地掌握農業機械的操作、使用、維修等農機化技術。我國的農機化作業水平和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的歷史數據(1990~2002年)分析結果顯示,農機化水平與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指數顯著正相關,農機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指數就提高0.2389。農機化水平很高的美國,農民普遍受到12年義務教育,其中受高等教育的占30%以上,無論是農場主還是一般農民,都會使用農業機械。目前,農業機械已進入我國農村的千家萬戶,而且主要為農民個人所有和經營,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和農機化新技術的普及推廣,必將相應地提高農民機手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使他們率先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跑者和致富帶頭人。三是可以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技術支撐,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期以來,我國農業增長主要依靠資源開發和投入。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卻分別為世界的30%和26%,農業污染量已占全國總污染量的1/3~1/2。大力發展農機化,可以有力地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村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距,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通過推廣應用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節水灌溉、高效植保、畜糞無害化處理等新技術,能夠有效地保護農業生態條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節約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發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12:35: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