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產業,是穩定民心、穩定大局的產業,所以,要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來武裝農業。同時,要盡快提高農業機械技術人員和操作手的文化水平,確保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
1以稻麥全程機械化為重點,推動新型農機具的推廣
近年來,張家港市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一批先進的新機具、新技術相繼應用于農業生產。目前,本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三麥,其生產過程是整地、播種(栽插)、植保、排灌、收獲、烘干和加工等環節,主要的薄弱環節有水稻的植保、栽插和烘干。植保機械占有量逐年減少,但生產廠家也相應推出新型植保機械,如南京市華倫集團生產的3WB-16型氣壓式植保機,動力源是二氧化碳作為氣體壓力,推動藥液噴射到作物葉片的表面,而作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由于現在農業機械大部分歸個體和農戶所有,植保機械由1998年的4709臺下降到2004年的2190臺,減少53.5%,所以3WB-16型氣壓式植保機有一定的推廣前景,但氣源要有一定的保障。水稻
插秧機是目前栽植機械**理想的一種機具,過去機插秧曾有二次失敗,第一次是50年代滾滑道插秧軌跡,發明了橫向移秧、縱向分秧的插秧機技術,至今世界上仍在運用,但當時沒考慮與育秧工藝結合,只全心致力于洗根苗的栽植機研制,由于洗根苗為人工育苗,形體差異過大,且拔秧用工太多,根本談不上提高效率,所以洗根苗插秧機的實際進展緩慢;第二次是80年代,我國引進日本插秧機及其工廠化育秧技術,水稻插秧機技術才有了新的發展,但其壅泥涌浪、沖倒邊行、不能適應高速插秧、田間轉移困難、操作費力等,農民不喜歡,因而制約了其推廣。張家港市東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機的出現,解決了50、80年代機插秧苗的缺陷,可以說是機插秧的第三次革命。這次機插秧優點是節省秧田,秧本比為1∶100,節省成本,比手插每畝約節省成本60元。節省用工,增強抗逆性,增加效益,但要把好幾大技術關,催好芽,保證勻苗,秧盤根好,保證壯苗,總的來說機插秧苗育秧是關鍵。
干燥機械化在目前很少使用,干燥機械化水平還很低,既有經濟、技術方面的原因,更有認識上的誤區:一是認為我國人多地少,農民一家一戶經營規模小,收入低,沒有必要發展機械干燥;二是認為自然干燥優于機械干燥,其實收獲后的稻谷在1h內立即干燥與放置5、10、20h甚至數日再干燥,其米質大不一樣,在日本,含水率24%的稻谷放置10h后再干燥,就只能作飼料糧;三是認為機械干燥糧食投資大、成本高,農民承受不了,望而卻步;四是選型配置和使用不科學。發展干燥機械,要克服以上四個誤區,爭取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合理選型配套;上海三久機械有限公司制造的三久谷物低溫干燥機是優選,應探索合適的運行機制,如專業戶或專業服務公司。
2以人為本,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目前從農業機械化現狀看,**基層的操作手工作環境差,技術水平低,文化水平比非農行業低,年齡大多都在40~50歲。原因是農業機械的老化,特別是麥、稻收割工作環境相當差,耕作、開溝、機插秧、機直播條件也相當艱苦。所以,新機具的推廣首先要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改善操作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吸收高素質人才來參與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使農機行業能為農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比別的行業更具有吸引力。特別是2004年6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以下簡稱《促進法》)對農機行業的發展有較大的推動,各級政府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都相當重視,人力、物力、財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
3深刻理解《促進法》,做好農業機械新機具的推廣
使用農業機械新機具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農民的生產投資中占重要比例。要推廣農業機械新機具、新技術,必須培訓一批高文化、高技術的農民。現在一批年輕的農民中獨生子女占有一定比例,他們所需的不是簡單粗糙、科技含量不高的農業機械,而是高科技的農業機械新機具、新技術。為推廣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新技術,提高農業機械使用效率,《促進法》規定:國家支持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鼓勵農業機械生產者、經營者建立農業機械示范點等形式,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國家和省級人民政府定期確定、公布及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使用農業機械。
4做好服務工作,促進農業機械新機具推廣
農業機械新機具總的來講要比現有的機具技術先進、科技含量高,新型農機具的服務工作必不可少,這是保障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促進法》規定:農民、農業機械作業組織可以進行有償的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鼓勵和扶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作業組織,做好農機技術服務,應當根據農民、農業生產經營者的需要,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項目。國家設立的基層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機構應當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無償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培訓等服務。
5實現政府農機補貼,增強農民的購機欲望
基層市(縣)級財政應將農機專項資金放在新農機具上,每臺補貼的金額要根據農民實際收益情況決定,使農民本人拿出來的資金在3年內(**多3年)能收回,以提高農民購新機具的積極性。如有些財政補貼到位滯后,由市農機推廣部門負責解決,保證農民在農忙前能買到先進、適應的農機。
總之,農業機械新機具推廣要以現有的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為中心,以農民需求為出發點,為農民提供全方位免費服務,并在服務中了解新機具結構、性能、特點及其適應性,保證農業機械化既是糧食生產的工具,又是實現糧食增產的重要措施,這樣農業機械新機具推廣才有生命力。
發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10:09: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