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mic.agri.gov.cn/DesktopModules/Infos11/Infos/ThisInfo.aspx?ItemID=49489
南通富來威農業裝備有限公司 何明鑫
為了穩定與提高糧食產量,促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江西省近幾年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著力突破制約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機械化栽植瓶頸。經過幾年的示范和推廣機插技術已凸顯了一定的成效,已經開始被當地的農民認可和歡迎。為進一步推廣機插技術,筆者總結了南通富來威
插秧機公司在江西省兩年推廣中育秧及機械操作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
一是機插秧苗出芽不勻、長短不齊。江西省推廣機插技術中采用“秧田泥漿土+育秧軟盤”的經濟型育秧技術路線,一些農戶在育秧中出現了出芽不勻、長短不齊問題,給后期栽插、管理帶來困難。由于農戶在育秧時采用人工播種方法,因此在保證種子發芽率的基礎上,出芽均勻度就取決于人工播種時的均勻度,所以播種時應減少重播與漏播現象;其次在秧板上鋪放育秧軟盤時必須保證秧板平整,并支隊前茬根莖、雜草,使育秧軟盤底部與秧板緊密貼合,不致于因所吸水分不同造成秧苗生長長短不齊。
二是秧盤床土厚度不勻、秧塊尺寸不符規格。采用秧田泥漿土做秧苗床土,降低了生產成本。但因所含水分不同及農戶在裝盤后沉淀時間不同,導致**后床土厚度不均,薄的僅為5mm,不僅對秧苗生長環境不利,也給機械插秧帶來裝秧困難,在前后秧片連接上產生拱起,難以保證機插時供秧的連續性。而育秧軟盤鋪放時盤與盤之間未能緊貼,導致秧盤鋪放泥漿后因擠壓而變形,使秧盤的寬度變大,造成尺寸不符和機插要求,在機插時極易因尺大而輸送堵塞,影響機插質量。針對以上問題,在育秧時注意操作方法,首先,秧板要沉實,擺盤時秧盤育秧之間要夾緊,兩頭的秧盤要用泥巴固定好,盡量保證秧盤裝入秧土后不變形。其次,對于厚度不勻的秧塊不要兩塊一起連續裝,要待前塊秧塊即將插盡時再裝秧,避免產生拱起現象,對于尺寸不符規格的秧塊進行修整或篩選,挑出的秧塊可用作補秧,避免出現堵塞、漏插現象,從而保證機插質量。
三是插秧機起插裝秧時,秧箱未移動至導軌兩邊盡頭處,造成秧爪在秧塊中間即開始取秧而產生結塊秧、缺苗等插種不良現象。由于插秧機采用左右來回取秧技術,因此在裝秧后一定要讓秧箱位于兩邊盡頭,確保秧爪從秧塊的一邊開始依次切取秧苗,從而確保插種質量。
四是壓苗器位置不注意調整或調整不當。由于農戶育秧時秧土厚度不能保證均勻,有的厚度超過2cm,而有的又低于2cm,所以在裝秧時要特別注意壓苗器的位置。因此操作人員要根據秧土的厚度來調節壓苗器,一般到位的標準為:將秧苗放入秧箱,使秧苗自然滑落,然后輕輕抓住秧苗的頭部,秧苗可以很輕松的貼住鋁合金導軌。
五是不注意調整與更換秧針。隨著作業時間的延長,秧針不可避免出現磨損與取秧位置的變動,**終導致各秧針的取苗量多少不一,插植散亂,有的導致插植叉卡滯,影響推秧。因此在每天作業前應檢查插植臂與取苗口的左、右位置是否正常,檢查秧針是否過度磨損,與插植叉的間隙是否正常,超出標準時應及時調整與更換,以保證插植質量。
六是操作方法不當,效率不等。同樣的插秧機,有的一天栽插16畝多,有的僅1 0畝多,差距較大,這與操作方法正確與否有關。操作人員在作業前應了解田塊形狀,選擇合適的作業線路,既要避免空跑,特別是在不規則田塊作業,同時又要為**后的滿幅栽插留有適當余地;在田塊兩邊的轉彎處留出來回兩行回旋余地,前輪接近田埂一次性轉彎,避免采用倒車方法,盡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經濟效益。
發表于 @ 2008年07月07日 09:02: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