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北大荒志>>
第九章 | 農業生產水平 | |
第四節 商品率 | ||
國營農場的農畜產品生產,主要是上交和銷售糧食和大豆。1952年前沒有上交任務指標,產品自行在市場銷售。1953年起統一上交國家糧庫。1963年后,糧食產量增長較快,地方糧庫建設跟不上生產發展的需要,部分農場出現“交糧難”的問題,從這一時期開始,每年在向國家交售糧食之前,省糧食部門和國營農場互相配合,創造了“直線運輸法”。農場對所需上交的糧食按照規定的質量標準,進行自檢,定量包裝,定點交售,收糧單位抽樣檢查,有效地提高交售進度。 1959年2月,國務院“五部一社”派工作組到黑龍江省,與有關部門研究國營農場出口大豆、豬肉等問題。省委決定各軍墾農場因地制宜地、有計劃地安排出口產品的生產,產品自給有余部分,可全部出口,并且作為全省出口計劃的一部分。2月底,牡丹江、合江農墾局根 據國務院和省決定,直接與省外貿局簽訂《出口商品生產供應協議》,同時與中國糧油出口公司黑龍江分公司簽訂《出口大豆合同》,與中國食品公司黑龍江分公司簽訂《出口凍豬肉合同》等。當年,黑龍江省各國營農場就組織出口了大豆、豬肉、禽肉和鮮蛋,據統計,1959—1960年兩年中,合江局出口大豆64480噸,豬肉1517噸,禽肉191.8噸,蛋134.2噸;牡丹江局出口大豆81449噸,豬肉440噸,禽肉40噸,蛋51噸。從此,黑龍江墾區的國營農場,正式納入了國家商品出口的渠道。 1978年5月,國家根據出口任務的需要,初步確定在黑龍江墾區建立以大豆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基地。經外貿部、黑龍江省有關部門同意,在黑龍江省農場總局正式成立對外貿易局,負責對國營農場出口貨源組織,了解國際市場商品行情,傳遞國際商品信息;與國營農場 密切配合,發展出口商品生產,增加出口貨源,擴大出口,多創外匯;增加墾區財政收入,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在搞活經濟上起著較大的作用。 自1949—1985年的37年商品率平均值:糧豆47.4%,肥豬55.6%,菜牛55.4%,菜羊9.6%,鹿茸81.4%,鮮蛋14%;以及純商品性生產的羊毛、人參、貂皮、蜂蜜等四項主要副產品。各項生產情況見下列各表。 |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15:19: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