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政策、法規、條例>>
政策調整,算不算用藥過猛(11.28) |
|
——怎樣看待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系列時評 政策的調整,源于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 調整的力度,取決于我們對經濟形勢嚴峻性的清醒判斷。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本月初,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措施,未來兩年投資將達4萬億元,出手之快、出拳之重,為多年來所少見。 從年初的防過熱、防通脹,到年中的保發展、控物價,再到年末的擴內需、促增長,一年下來,宏觀經濟政策多次調整。 政策調整,是不是過于頻繁?調整力度,是不是用藥過猛?一些讀者產生了這樣兩個疑問。 回答第一個問題,要從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說起。 2008年是個很不尋常的年份。 國內經濟形勢跌宕起伏。年初, 經濟過熱苗頭顯現,物價上漲壓力加大,“雙防”成為首要調控任務;年中,GDP增幅回落,物價壓力稍緩,“一保一控”成為關注焦點;年末,投資、出口增速下滑,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經濟下行壓力凸顯,擴大內需、促進增長,成為當務之急。 國際經濟形勢急轉直下。上半年,美元持續貶值、石油價格高企、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通貨膨脹嚴重。下半年,金融危機繼續深化、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并進一步向全球擴散。在全球性的危機面前,中國必須果敢抉擇,政策調整勢在必行。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各國經濟的關聯度、依存度日益提高,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難以獨善其身。中國作為新興發展中大國,宏觀經濟走勢不能不受到全球經濟大氣候的影響。趨利避害,因勢而導,是應對形勢變化的明智之舉,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貢獻。 調控目標的及時調整,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科學把握,體現了宏觀經濟政策的靈活審慎。 我們再來探究第二個問題:調整力度,是不是用藥過猛? 政策調整的力度,取決于我們對經濟形勢嚴峻性的清醒判斷。 從年初穩健的財政政策、從緊的貨幣政策,到年末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一果斷調整表明,我們認識到,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必須出手快、出拳重。 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其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實屬罕見。中國出口量大、對外依存度高,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遠遠大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出口訂單的減少、企業利潤的萎縮,都比亞洲金融危機時更為嚴重。 再加之雨雪冰凍、汶川地震的影響,都使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盡管GDP仍然保持9.9%增速,盡管投資、消費、出口仍然保持較高增長,盡管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仍然未變,但不容忽視的是,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增速開始出現下滑趨勢。9月份以后,特別是進入10月以來,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 面對瞬息萬變的形勢,見事遲,行動緩,就有可能貽誤時機,釀成后患。如果不出重拳、不下猛藥,也可能陷入困境。 更重要的是,對中國這樣一個仍然欠發達的人口大國而言,不管什么時候,不管困難多大,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國家才有財力解決民生問題;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企業才有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只有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百姓才有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因此,面臨當前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們必須在情況進一步惡化之前,增加投資,擴大內需,促進增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經濟增速下滑,防止出現大的波動。 當然,在保增長與防過熱之間,在保增長與穩物價之間,在保眼前增長與保長遠發展之間,在擴大投資與刺激消費之間,在拉動內需與外貿轉型之間,我們還要找好平衡點、打好組合拳,真正促進經濟平穩健康、又好又快發展。 |
發表于 @ 2008年11月30日 08:38: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