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鋪就致富路 狼煙散盡藍天現
——三原縣秸稈綜合利用見聞
發布日期:2008年11月14日 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 作者:王建鵬
陜西省三原縣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全省農村綜合實力十強縣,距西安咸陽機場很近,秸稈禁燒任務十分艱巨。近年來,在各級農機工作者的努力下,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僅為保證空中通道的暢通做出了貢獻,也為當地農民致富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在省農機局同志陪同下,記者來到了三原縣農機管理總站,實地了解了該縣這項工作情況。
縣農機管理站的趙小政站長介紹說:“三原縣承擔了陜西省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項目,共投入項目補貼資金80萬元,目前已推廣各類農機具64臺套,其中帶狀旋耕播種機10臺,
秸稈粉碎還田機20臺,小麥秸稈撿拾
打捆機10臺,玉米硬茬播種機24臺。為合理利用資源,切實保護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為農民增收探索了一條新路。”
為搞好這項利國利民的工程,該縣成立了以主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并同各鄉鎮政府簽定了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目標責任書。領導小組積極落實配套資金,組織技術力量,檢查監督工作進度,確保項目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
為了加大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資金的投入,該站除了項目資金外,還在補貼資金方面向秸稈機械化利用機具傾斜,擴大了機具擁有量,提高了綜合利用水平。縣管理站不斷與相關機手座談,了解機具的使用情況,并督促機手保養和維修相關機具,確保其正常使用。同時,該站還成立了“三夏”機收機播服務隊,積極做好秸稈還田綜合利用機具的調度、技術咨詢、人員培訓、燃料及油料配件供應等方面的工作,他們還向縣重點地區派駐了質量監督員,除監督作業質量外,還要巡視并制止秸稈焚燒現象。
該站還利用電視臺、電臺、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補貼政策和技術,向廣大農民群眾宣傳秸稈焚燒的危害性。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廣大群眾的秸稈綜合利用意識大大加強了,焚燒現象基本上杜絕了。縣農機中心還分別在兩個村建立了1000畝的示范田,僅今年就在示范田內進行了5次現場演示和培訓會,推廣玉米帶狀旋耕播種、玉米硬茬播種和小麥秸稈撿拾打捆技術。
為了讓秸稈變廢為寶,該站結合養殖和造紙等對小麥秸稈大量需求,通過政府支持,加大補貼力度,提供技術支持保障等措施,引導扶持了大程鎮荊中村村民張偉民組建了山青水秀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購置大型小麥秸稈打捆機10臺,其中補貼資金30萬元,帶動個人投資200余萬元,輻射帶動農村季節性勞務用工150余人,成草回收量近3000噸。不僅為合作社和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效益,也從根源上杜絕了秸稈焚燒現象。
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年僅30歲的趙站長并沒有滿足現狀,他告訴記者:“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經濟、生態、社會效益顯著的技術,但目前仍有兩方面的因素制約著發展。一是三原縣飼草加工及畜牧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項目資金較少,難以滿足農民的購機需求。二是小麥撿拾打捆機械及配套機具資金大,單臺的補貼份額小,但大部份農民購買力有限,影響了推廣進度。希望省局能進一步加大項目單臺機具補貼力度,同時能從政策和資金上加大對相關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
展望未來,趙站長信心滿懷,他告訴記者,近期將要重點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要達到95%,實現無秸稈焚燒現象。為此,近期他們將要購置
玉米收割機3臺,在全縣推廣帶狀旋耕播種機50臺、玉米秸稈擠絲揉絲機15臺、飼草打捆機8臺、鍘草機10臺,新建青貯窖10個。
二是要扶持三原山青水秀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組建三原縣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示范基地。近期將扶持該合作社購置玉米擠絲揉搓機8臺、飼草打捆機4臺,新建2500立方米青貯窖8座,今年計劃加工玉米秸稈青貯飼草8000噸。
發表于 @ 2008年11月23日 08:47: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