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友誼農場版塊>>
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用衛星定位系統--好! |
|
發布時間: 2008-10-7 8:50:39 友誼農場宣傳部 徐宏宇
|
本網訊(徐宏宇 王娟)當傳統農業遇上信息技術,結果會怎樣?全國精準農業現代化基地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第二作業站正在經歷這場變化:由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和計算機、專家系統等高新技術裝備的運用,使這個隊實現了田間科學個性化種、管、收,從而提高生產效率20%、經濟效益15%。 第五管理區第二作業站是我國第一個引進美國整套先進農業機械的試點單位,曾創下了年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的全國之**。已成為全國農業現代機械化示范窗口的第二作業站,如今又被國家確定為精準農業高科技示范區,第一個把先進的GPS衛星定位系統應用于我國農業生產中,繼續引領中國現代化農業的前進方向。 國家農業部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精準農業技術研究中心為技術依托,投資550萬引進美國公司整套精準農業機械設備,于2002年起在第二作業站建立2.5萬畝地的“精準農業示范試驗”基地,構建了精準農業技術DGPS系統,以大豆、小麥變量施肥精量播種為基礎,選配相應的精準農業機械設備進行示范試驗。以全球衛星定位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裝備的應用,使第二作業站農業機械化朝著集成化、自動化、舒適化方向發展。第二作業站引進的衛星定位收割機,可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中接收到8顆衛星組成的定位信號。收割機在作業時,可不停地把前面一片片金黃的麥、豆“吞”進口中,在過腹短暫加工后,干凈的籽粒留在“肚子”里,從尾部把粉碎的秸稈均勻地“吐”出,耕翻土地時還田。駕駛員還可通過車內儀表清晰準確地看到收割處理的方位和莊稼的單位面積產量、千粒重等數據。通過對單位面積產量數據的分析,能準確地確定作業地塊中高產和低產的部位,為下一生產年度科學合理施肥提供依據。 經過5個生產周期的試驗證明,數字化精準生產能夠減少土壤壓實、降低作業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
發表于 @ 2008年10月07日 09:00: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