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機斥巨資高調踏足農機 洛陽中收牡丹花城完美開局
一切看似平常,卻又是那么地具有深刻蘊涵。2007年5月26日,將永遠成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機”)載入史冊的一天,也將因此成為中國農機工業歷史上具有深刻記憶的日子!
這一天,在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工業園區的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裝配車間,隨著洛陽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郭洪昌,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副總裁徐建,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共同啟動銨紐,國機第10萬臺
聯合收割機緩緩駛下生產線,300多名來自農機行業的領導、專家、經銷商、供應商共同見證了這一中國農機裝備工業的重要歷史時刻。
記得在2006年9月26日,就是在同一塊地方,這里曾經舉行了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項目奠基儀式。僅僅在8個月后,這里就再一次聚集了行業內外的目光,隆重慶祝國機第10萬臺聯合收割機下線暨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揭牌儀式,不能不讓人體驗今天的“農機速度”!
洛陽,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一個見證了中國農機工業開始的地方,再次見證了一個企業為中國農機工業實現的歷史性跨越。
徐建:洛陽中收是國機集團的全資農機板塊
國機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以工程承包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導、資本結構多元化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為大家熟知的是,國機順承了中國機械工業的歷史積淀,改革開放以來,依靠雄厚的收獲機械產品研發能力,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根據市場情況對產品進行改進和完善,在農機產品研發方面的雄厚實力得到了充分展現。在其研制并生產的系列收獲機械產品中,新疆-2聯合收割機作為****的農機產品參加了國慶50周年大典成就展示。因此可以說,第10萬臺聯合收割機下線暨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揭牌,是國機農業機械裝備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徐建介紹說,洛陽中收由國機投資1.42億元建立,位于洛陽工業園區,占地211畝,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作為國機集團的全資農機板塊,洛陽中收將集生產和研發為一體,形成年產1.5萬臺玉米、小麥、水稻、牧草等收獲機械產品的生產能力。展望未來,國機將抓住農機工業新的發展機遇和無限商機,把洛陽中收打造成為具有收獲機械產品技術、市場優勢的經營實體,提升國機在農機領域里的核心競爭力。國機將再接再厲,創造出新的業績、新的成就,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及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書寫絢麗的篇章!
劉恒新副司長代表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第10萬臺聯合收割機下線暨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揭牌表示祝賀。劉恒新說:“第10萬臺聯合收割機的下線不僅顯示出國機雄厚的實力和強有力的發展勢頭,還標志著企業在制造、技術、管理水平以及市場競爭力上全面邁上一個新臺階。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從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跨躍的關鍵時期,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利用原有行業優勢,以收獲機械產品為切入點,順應農民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的要求,有眼光、有魄力,投入技術和資金,大力發展農業機械裝備制造業,在提升中國農機裝備水平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高元恩:第10萬臺聯合收割機下線蘊藏深刻意義
第10萬臺聯合收割機的下線,不僅是對于國機自身,還是對于整個農機行業,都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高元恩認為,在國機農機人40年的發展中,一條“奉獻——創新——發展”的脈絡始終貫穿于其發展之中。
奉獻。作為一個農機行業的國有大型企業,國機農機人對中國收獲機械的奉獻是有目共睹的。近20年來,她堅持以“三農”為服務方向,通過艱苦的研發,奉獻了10萬臺性能優良、使用可靠、深受農民歡迎的聯合收割機,為我國收獲機械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今天如火如荼的跨區作業能夠進行,國機農機人功不可沒。
創新。國機農機人也許沒有料到,正是由于當年的創新才孕育了今天中國收獲機械行業的底子。回想80年代末90年初我國的收獲機械狀況,要么大型化適應于大型農場;要么小型化(喂入量多為0.5~1kg/s,割幅1.3~1.4m),僅適合單個農戶使用。當時的產品現狀非常不適應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產量也很低。當時,由國機農機人研發的新疆-2聯合收割機成為我國農機產品自主創新的典范,更是產學研結合的原作,它引領了我國收獲機械的技術進步。看著今天已經品牌多元化的聯合收割機行業,誰又能否認,其中沒有新疆-2的影子!
說到這里,記者需要用一點篇幅補充一點歷史資料。我國的高性能聯合收割機生產起步比較早,但長期沒有得到相應發展。中國的聯合收獲機械行業是伴隨著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到上世紀80年代,已經形成了京聯、開聯、四聯、佳聯、新聯五大家族。當時的市場方向是“一大”、“一小”。大的滿足國營農場需要,小的適應包產到戶的農民,并且產量不大。進入90年代,由于農村經濟獲得了極大地發展,加上跨區作業的需要,我國的聯合收割機已經嚴重滯后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當時的“新聯”,就是現在的“中收總公司”,果斷決定把工作重心擴大到更為廣闊農村市場。他們痛下決心上馬研制適合農民新需求的收割機產品。經過千百次試驗,新疆-2應運而生。由于適應了當時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新疆-2很快從新疆風靡了整個中國。1997年,產銷量突破10000臺,1998年達到13000臺,市場份額曾經一度達到70%。從而在天山腳下,創造了一曲中國農機工業創新發展的頌歌。
發展。第10萬臺聯合收割機的下線,更是一個標志,意味著國機農機板塊將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近幾年,國機果斷投資于
玉米聯合收割機的研發,經過不斷探索,反復改進,一種大型化、全工藝、高水平的自走式
玉米聯合收獲機今年批量投放市場,這必將推動
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促進玉米聯合收獲機械的發展。今天,落戶在我國裝備制造業重要基地洛陽市的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的揭牌,預示著國機農機板塊新的起點,嶄新的生產基地將給予中國農機化事業更多的厚望。
連維良:新基地落戶洛陽頗具戰略眼光
國機集團農機制造新基地落戶在洛陽,以農機工業為地方經濟支柱的洛陽自然拋來了橄欖枝。河南省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連維良發來賀信說,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立足于服務“三農”,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進駐洛陽。連維良希望洛陽中收不斷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盡快做大做強,為加快建設洛陽先進制造業基地做出貢獻!
其實,面對中國農機市場的快速發展所提供的新一輪發展機遇,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無疑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并不難理解國機集團為什么把新基地落戶在洛陽。對此,中收總公司總經理邵天杰給出了三條理由:一是在洛陽有一支訓練有素的職工隊伍;二是洛陽作為一個農機工業基地,具有成熟的外協配套體系;三是公司的戰略決策。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國際集團希望以洛陽為圓點,將產品輻射到全國的廣大農機市場。
事情本來很簡單,洛陽中收是國機集團新一輪發展的新起點,也是國機的戰略決策。國機強勢介入農機板塊,客觀上為中收總公司的新一輪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支撐,長期利好的農機市場也為國機向生產領域進軍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這就是兩者相互依存的辨證關系。因此,不論是對國機、中收總公司,還是洛陽市來說,選擇洛陽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邵天杰: 主攻高端市場,力爭成為行業領跑者
作為洛陽中收的直接經營者,中收總公司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邵天杰于2004年7月走馬上任之前是中國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技術出身的邵天杰的確為中收總公司注入了活力。經過幾年的總結探索。如今,公司已奠定了小麥機、玉米機和牧草機械多元發展的基本格局,并且初步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業績。除小麥機、玉米機繼續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陜西、寧夏等市場占有優勢外,其牧草機械在澳大利亞市場也表現出了很強的競爭力。其中,方捆機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三。
與歷史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國農機市場已發生了從量到質的深刻變化,更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隨著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推進,特別是像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組織的出現,聯合收割機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勢在必行。展望未來收割機市場,技術含量更高的大功率機器將成為市場主角,-2產品的份額縮小會越來越小。這是中收總公司領導層對未來市場的看法,也是行業多數觀察家的基本預測。因此,面對市場的基本走向,大家彼此心知肚明:下一步拼的將是技術,除此之外能較勁的地方不多。
其實,中收總公司對此看的很清楚。他們不是想放棄新疆-2,但也不希望在-2產品上過度地打拼。通過細分市場,他們希望把有限的人力釋放在**有效的市場空間。特別是在大中型機、玉米機和牧草機械領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邵天杰表示:“中收總公司今后要一定要強調一個‘專’字,就是靠自我研發突出專業化生產。我們的目標不僅僅局限在國內,而是要放眼世界打造一個國際級農機品牌,在更廣闊的舞臺上脫穎而出,**終實現在收獲機械領域做到行業領跑者的目標。”
在與中收高層接觸中,記者強烈地感受到,作為中收總公司的掌門人,邵天杰特別看中產品研發對一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用他的話說:“產品的關鍵部件必須自己能夠控制,如果做不到,提供的產品就是非可靠的。”話講到這里,記者就不難理解洛陽中收上馬兩條沖壓線的真正意義。據了解,二期還將上馬一條涂裝線,以保證產品品質。看來,公司下一步發展藍圖的脈絡已經清晰顯現。
——進一步向大中型、專業化方向發展。**近,中收重點研制的4米割臺機子,從脫粒到底盤的通用性,在目前的市場上都是獨有的。目標是新興市場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并且,通過參加當地展會,已經取得了用戶的認可。在國內市場,為適應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組織以及土地規模化經營的需要,大型機子也已表現出了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發展全系列玉米機體系。目前,中收已形成了三行、四行全系列玉米機體系,包括背負機、自走機、小麥機換割臺。中收在玉米機產品上實現了領先。從效率上分析,起點從3行開始,提高了產出率;從功能上追求,不僅可以完成摘穗、剝皮、秸稈還田等基本功能,可以實現秸稈回收;從經濟性分析,由于底盤的通用性好,小麥機可以換玉米割臺。根據各地玉米收獲的不同情況,中收提供了全系列的玉米收獲解決方案,因而其產品暢銷山西、河南、安徽、內蒙古東四盟、黑龍江、新疆、寧夏等地,表現出了強勁的市場競爭潛力。
——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的層次和水平。傳統的服務形象地說就是出了問題,趕快派人派車。邵天杰說:“我們要經常做好用戶調研,把問題解決在沒有出現問題之前,這才是今后我們提倡的服務方式。”據了解,中收總公司正在按計劃加緊4S店的建設,強化服務手段,**大限度地穩定忠誠經銷商,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
中收總公司,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百年企業
讀者知道,今天的中國收獲機械總公司是一家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國有大型企業,隸屬于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1998年5月,由原中國農牧業機械總公司與當時的新疆聯合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成立。前者是由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全國農牧業機械行業集技、工、貿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國有企業;后者是在中國收獲機械行業叱咤風云的排頭兵企業,當年兩者攜手可謂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但是,也許并不是所有讀者都知道,由于這次聯合,中收總公司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00年以前,她的前身是當年左宗棠創建的兵工廠。記者無法考證建廠的具體年份,但據史料記載基本可以推測一個大概。1875年,陜甘總督左宗棠就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1885年左宗棠病故。這就是說,中收總公司至少有了12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百年企業,這在中國本土恐怕不多見。因此,這次隆重典禮以“奠百年宏基謀發展,創千秋偉業譜新篇” 為主題,聚焦了行業內外關注的目光就不足為奇。包括洛陽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郭洪昌,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農業部農機鑒定總站站長焦剛,農業部農機推廣總站站長丁翔文,河南省農機局局長張開倫,寧夏農墾局副局長何宗先等領導在內,社會各界嘉賓300多人聚集一堂,共同見證中國聯合收割機發展的歷史時刻,其意義非同凡響。
中收總公司就像是中國農機工業的一個縮影,她承載著厚重的民族農機工業百年發展的歷史,也在努力地追尋著時代的步伐。站在歷史的時空隧道展望未來,邵天杰表現了一種復雜的心情。“這些年,‘中收人’一直生活在自豪與壓力中。自豪的是,中收總公司從歷史的長河中一路拼搏,一路走來,秉承了一個百年企業追求創新的腳步,從而在中國收獲機械化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壓力來自,我們新一代‘中收人’將為這個百年企業許一個怎樣的未來?”
不過,問題隨著“洛陽中收”全面進入生產經營終于有了答案。對于一個依靠技術創新發展的企業來說,中收總公司今后的發展將會始終把強調技術研發和原創放在重要位置上。毫無疑問,洛陽中收就是這一發展思想的新起點。■
發表于 @ 2007年06月29日 15:11: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