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王超安>>拖拉機市場>>
新農村建設下的拖拉機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農機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礎,也是建設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拖拉機作為農業機械化的主要動力,在國家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提高機械化水平方面,將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我國當前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在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推動下,我國農村和農業經濟持續發展,農機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拖拉機市場面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 拖拉機產業面臨著較好的發展環境
從發展環境看,我國拖拉機產業在政策扶持、市場增長、用戶需求增加的形勢下,發展趨勢越來越好,產業位勢不斷提高,聚集效應不斷呈現,行業競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首先,產業位勢不斷提升。上半年,盡管出現市場調整,我國拖拉機工業現價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取得較大幅度增長。一是現價工業總產值穩步提升。拖拉機工業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233.8億元,同比增長4%,仍具有穩健的發展趨勢。二是產品銷售收入大幅提升。拖拉機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29.7億元,同比增長10.7%,超過2003年全年收入。大中型拖拉機仍然是產品銷售的主要組成部分,保持著一定的增幅。三是利潤總額小幅回調。盡管主要拖拉機生產企業,產銷兩旺盈利能力明顯提高,但一些中小型企業盈利能力降低,跟不上主流企業的發展步伐。上半年實現利潤8.7億元,同比降幅約1個百分點左右,60%左右的企業實現盈利。上半年,拖拉機行業主流企業紛紛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完善渠道建設,為產業健康發展打好了基礎。
其次,聚焦效應明顯加快。我國拖拉機產業越來越呈現出產業聚集、寡頭壟斷、優勢聚集的現象,競爭日趨激烈。一是市場競爭激烈。由于主要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各生產企業結合今年行業環境和營銷環境的變化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競爭顯得更為激烈。大中輪拖市場受市場調整、油價攀升等因素的影響,各主要農機企業紛紛增加公關力度,爭奪有限的項目車市場份額。小輪拖企業用品質戰替代傳統的價格戰,市場爭奪進入到白熱化狀態。二是優勢聚集加快。今年上半年,從銷量上看,大中拖企業中國一拖、福田雷沃、江蘇悅達、一拖公司、寧波奔野、東風農機五家企業占據市場總產量的66.9%,其中中國一拖實現銷量2.1萬余臺,繼續保持行業第**的位勢;小拖市場份額主要被山東時風、一拖公司、北汽福田所占領,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從銷售區域看,大中拖目標市場新疆、黑龍江、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省份的市場份額較大。從銷售利潤上看,拖拉機行業實現利潤8.7億元。其中,山東時風、常發集團、福田雷沃、中國一拖、迪爾天拖5家企業實現的利潤,占據行業利潤的90%以上。三是產業格局調整步伐加快。行業內大規模的組織結構調整、企業并購、整合重組方興未艾;境外資本、民營資本介入的速度明顯加快成為多元化投資顯著特點。拖拉機產業在汽車、工機、柴油機行業巨頭及新興企業相繼進入的同時,跨國公司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愛科和賽邁道依茨四大農機巨頭齊聚中國,這些企業將和國內著名農機企業一起,加快并購、重組工作,未來的產業格局調整將逐步加快。
再者,用戶購機意愿強烈。我國糧食生產實現連續四年增產,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4年的的2936元增長到2006年的3587元,連續三年增長達到6%以上,用戶對購買拖拉機的消費能力明顯增強。“十一五”期間,預計農民的消費能力提高對我國拖拉機市場保持穩健快速的拉動效應將明顯趨強。一是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在“四減免、四補貼”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農民收入不斷增長。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111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增長13.3%。其中,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人均746元,同比增長19.3%;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收入人均884元,同比增長17.3%;農民家庭二、三產業生產經營收入人均304元,同比增長10.6%。二是轉移性收入繼續增長。轉移性收入人均103元,增長21.9%。為確保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落實到農民身上,國家已下發通知并要求于8月31日前發放到農民手中。三是消費意識增強。農村市場明顯回暖,農民收入提高,帶動了農民購買拖拉機等農業機械的熱情。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逐步解放出來,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拖拉機作為農業機械的主要動力,由于具有較高的使用與盈利能力,農民對購買大中型拖拉機的積極性較高,為未來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拖拉機產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解決“三農”問題,而農業發展始終是“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我國農業正處于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農業機械化作為現代農業的主要標志,作為農業機械化標志的拖拉機產業在新農村建設中大有可為,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目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拖拉機產業在惠農政策的引導下熱點紛呈,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首先,惠農政策推進效應明顯。我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從2004年起到現在已經實施三年了,從中央投入的資金規模由2004年的7000萬元、2005年的3億元、2006年的6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2億元,加上追補的8億元,2007年補貼達到20億元,補貼資金連年翻番,這種不斷鞏固、加強的的政策支持,是自建國以來**有力的重要階段。由于各項政策能夠真正體現在市場和用戶的需求上,激發了用戶購買農機、使用農機的積極性。實施范圍由2004年的16個省的66個糧食大縣,增加到全國的1716個縣(場),覆蓋全國2/3以上的農業縣。2006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7.19億千瓦,增幅為5%,截至2006年底,全國農業機耕、機播、機收程度分別為51.4%、32.6%、25.6%,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38%,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正由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跨越。政策的扶持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和地方發展農業機械化,實現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的建設步伐,大中型拖拉機作為主要耕作動力,連續四年高速發展,2006年首次突破20萬臺大關,2007年上半年,預計大中拖社會保有量達到170萬臺以上。
其次,節能產品主導趨勢呈現。隨著油價的持續攀高,用戶在使用中的收益有所減少,節能型拖拉機普遍受到用戶的歡迎,節能改造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從政策面上看,節能產業是國家政策扶持的項目,也是“十一五”期間發展的重點領域。從市場上看,我國一些企業通過對拖拉機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進行技術升級,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等措施降低油耗,逐步將成熟的節能型產品推向市場。同時,通過培訓使用戶掌握合理使用發動機功率、選擇輪胎和輪胎氣壓等技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油耗。部分地區的用戶出于適用效率和減少油耗考慮,將大中拖作為小拖升級換代的優選。從產品走勢上看,由于節能型拖拉機,既能節約能源,又能獲取較大收益,滿足了用戶經營的需求。節能型拖拉機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產品的發展方向,繼而成為我國拖拉機產業繼續成長的動力。
再者,科技含量支撐產業發展。拖拉機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先進適用新技術的支持。作為農業和農機生產大國,拖拉機產銷量穩具世界第一,加大科技含量,提升制造水平,是當前拖拉機產業面臨的主要任務。我國拖拉機制造企業要結合用戶需求、優化產業鏈條、滿足農藝要求,用高性價比的產品服務三農、滿足用戶。一是加大技術投入,根據農藝需要,加大拖拉機產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拖拉機產品的配套范圍,拓展實用領域,滿足用戶耕種收的需要。二是瞄準國際行業走向,大力發展集約化農業需要的大中拖,以提高技術水平為重點,以產品成套為目標,加大信息技術、先進加工工藝等先進技術在產品上的應用,推動農業裝備向大型化、廣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準化發展,實現農業裝備的技術升級、結構優化。三是加大研發投入,盡快形成技術創新。政府部門要通過政策引導、扶持,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形成拖拉機產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市場、產品、用戶并重互動的格局,加強技術創新,盡快開發出先進適用的高附加值拖拉機產品。同時,我國拖拉機企業應利用世界農機科技資源與智力支持平臺,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擔當起振興我國農機工業的重任。
三、抓住拖拉機產業發展機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們黨提出的長期的歷史性任務,也是當前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思路、總要求、總抓手。未來一段時期內,隨著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的實現,政策導向、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將有規律的進行轉移,為此,我國拖拉機企業應抓住發展機遇,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位勢,在為新農村建設做出新貢獻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目標。
第一、抓住惠農政策的機遇。我國要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所面臨的難點就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從我國的目前的情況看,耕種收綜合水平和農業勞動者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均高于40%,處于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初級階段。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預計只有當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中級階段(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在40%-70%、勞動者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在20%-40%)后期,國家才會逐步取消補貼。由此可以看出,補貼政策將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存在并不斷加強。目前,國家對“三農”工作的政策支持,已經進入到了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在連續四年中央一號文件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激勵、調控和支持下,我國農業和農村將不斷開創出又好又快的局面,拖拉機產業得到穩健、持續、健康的發展。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農機補貼金額將有重點、有側重的根據實際情況穩步增加,政策扶持的效應將不斷展現。在政策扶持、市場看好的大好形勢下,我國拖拉機企業應抓住發展機遇,與政策、市場、用戶保持同步,實現拖拉機產業的發展。
第二、抓住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機遇。我國有70%左右的農機產品技術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只有30%左右的產品達到國際八十年代以后的水平。由于技術“短板”我國農機企業還沒有一家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拖拉機知名企業或者中國制造世界知名品牌。盡管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機產品特別是拖拉機產品主要是制造中低端產品,高端產品仍然依靠進口引進,這一方面說明拖拉機產業基礎仍然薄弱,另一方面說明仍有較大的自主創新空間。一是要在體制創新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鼓勵自主創新、優化創新環境的體制平臺,以體制創新為基礎,推進拖拉機產業理論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科技創新與自主創新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加快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的再創新步伐。二是要在縮短技術差距上做文章。我國拖拉機產品的結構性矛盾和高端產品技術對外依賴度較大的矛盾長期存在,盡管拖拉機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但與先進國家的技術差距有著20多年的差距。拖拉機企業要擺脫自然生存的狀態,借助外力發展。通過加大和科研機構、院校合作合作力度,實現資源共享,加快合資合作步伐,引進人才、引進技術、引進管理方式,提高能力素質,加強同世界先進零部件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彌補自身的差距。三是要在先進實用產品上謀作為。結合區域耕作特點,立足目標市場趨勢和用戶需求狀況,圍繞農藝和耕種收實際,加大技術投入,以適用性強、可靠性高的產品贏得市場和用戶,實現多方共贏。
第三、抓住結構調整的機遇。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農村一年的農忙季節一般在四個月左右,而現在充其量農民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全年的農業生產,尤其在耕整地的環節,農民基本實現了農機化。但是由于我國各省份由于地域特點、耕作習慣、購買能力的不同,未來一段時期內,隨著“三農”工作的轉移,拖拉機產業應抓住這種變化,以結構調整順應市場變化。一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隨著跨區作業、復式作業等方面的推動,大中馬力盈利性高的優勢明顯展示出來,在這種因素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在購機的時候,將大中型拖拉機作為購買的優選產品。拖拉機制造企業應將拖拉機產品進行功率上延,增加產品的性能和功能,以適應用戶耕種收的需要。二是加快市場結構調整。大中型企業應分析不同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和地域特點,選擇目標市場,做好市場細分,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突出產品的差異化,把握市場變化趨勢,贏得發展機遇。由于一些傳統農業地區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規劃產業布局、改善耕作模式,調減糧食種植面積,增加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和發展外向型農業,對農機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從耕種收平均水平看,一些地區農作物耕種收水平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機補助的重點將向這些薄弱地區轉移,這些省份或地區市場需求將明顯增加。三是加快資源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是推進社會主義主義新農村建設德首要任務,而拖拉機產品則是實施新農村建設德主要動力和基礎。拖拉機制造企業應圍繞現代農業建設,聚合企業組織結構、人才結合、資源結構優勢,做到資源結構調整與市場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并重互動,使產品結構調整與新農村建設協調一致,發揮資源的聚集效應,發展市場前景看好、用戶需求較大的先進適用性產品。
單位: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執筆:王超安
發表于 @ 2007年11月18日 15:47:00 |點擊數()